专访周鸿祎:入局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太少了 | 大道直行( 三 )


在此之外 , 他还指出 , 随着未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 , 网络效应会迅速降低软件的研发成本和边际成本 , 随着用户的增多 , 最终降为很低的一个数字 , 汽车智能体验的本质是边际效应为零 。 因此未来智能车不论是在50万级别 , 还是15万以下级别 , 只要在合理算力的支持之下 , 实际上都可以得到同样的智能体验 。
在周鸿祎看来 , 哪吒是传统车企基因 , 360是互联网基因 , 在未来的智能汽车竞争中 , 两种基因缺一不可 。 360希望发挥自身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 将互联网的技术思维、产品体验思维、商业模式思维、运营管理思维、人才思维和安全思维等 , 转化为数字化思维 , 帮助哪吒消除数字鸿沟 , 作为配角助推哪吒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
“通过发挥科技的力量 , 颠覆传统燃油车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 , 其实是可以做出价格合理、老百姓能负担得起的智能新能源车的 , 而且还可以保证其驾驶性能、乘坐舒适性、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以及自动驾驶系统 , 都不逊色于其他品牌几倍或十几倍价格的汽车 。 ”
汽车将面临四重安全挑战
今年以来 , 随着特斯拉、蔚来等汽车自动驾驶事故的出现 , 智能汽车的安全问题 , 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制高点 。 在大力呼吁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 , 周鸿祎也看到 , 数字化时代 , 汽车越来越数字化之后 , 汽车安全风险将前所未有 , “信息安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不仅颠覆了汽车架构 , 同时也改变了安全 , 让汽车的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变得密不可分 , 网络安全问题可以直接导致物理安全后果” , 在他眼中 , 未来智能汽车将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安全挑战:
第一个 , 代码数量增加 , 车载系统安全缺陷激增 。
软件定义汽车本质上是汽车发展的重点不再是马力 , 而是算力 , 构建智能汽车的代码成倍增加 , 但有代码就不可避免地有漏洞和Bug , 每千行代码平均4-6个安全缺陷 。 根据最新的统计 , 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汽车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增长近10倍 。
他认为 , 车载系统本质上是新型智能移动终端 , 未来智能汽车面临的首要安全挑战将来自车载系统内部网络 。 在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中 ,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几大算力中心之间通过高速以太网连接 , 汽车更像是“N台电脑+N部手机”混杂在一起的小型局域网 , 网络内部交互频繁 , 网络风险显著增大 。
此外 , 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是一个与人类朝夕相处的移动生活空间 , 各类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服务的App应用必然会引入新的未知风险 。 智能网联汽车集成了大量的摄像头、雷达、测速仪、导航仪等各类传感器 , 这也将导致过去智能终端存在的远程控制、数据窃取、信息欺骗等安全问题陆续出现在智能汽车上 。
第二 , 万物互联增大攻击面 , 云端隐患将威胁车辆安全 。
随着车联网的加速推进 , 通过5G、蓝牙、Wi-Fi , 不光车内过去的独立模块都要相互连接 , 而且汽车周围环境也要相互连接 , 包括V2C(车-云)、V2V(车-车)、V2N(车-网)、V2I(车-路侧设施)、V2P(车-行人) 。 “万物互联使得汽车的攻击面大大增加 , 为黑客提供了无数个攻击入口 , 无钥匙进入系统、移动App、车载娱乐系统甚至充电桩 , 都可能成为攻击的入口 。 ”周鸿祎表示 。
此外 , 所有智能网联汽车都必须连接到车企的云端服务器 , 通过不断上传行驶状态数据 , 接受远程指令来驱动 , 而这就为云端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
第三 , 车企网联程度不断提高 , 供应链安全隐患巨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