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困在系统里,系统困在误解里


外卖员困在系统里,系统困在误解里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谁又没有被困在系统里?
撰文/佘宗明
来源/数字力场(ID:shuzilichang)
「恒大员工要在篮球场上哄许家印开心 , 但美团外卖员可不用哄王兴开心」
前不久 , 在谈到「外卖员困在系统里」的话题时 , 专栏作家关不羽老师来了这么一句 。
话中有话 , 意思却很明晰——
1 , 谁又没有被困在系统里?
2 , 只是系统跟系统有区别 。
系统不单纯 , 更复杂的是人 。
对于系统中的问题 , 还得深层次地系统性求解 。
可以肯定的是 , 解题思路不该只是骂平台、反资本 。
01
外卖员困在系统里 , 也陷在口水里 。
最新的这滩口水 , 是因外卖员职业保障问题而起 。
1个月前 , 北京致诚律所公号上的那篇《骑手谜云:法律如何打开外卖平台用工的「局」?》 , 将不少外卖骑手的职业保障困局抛在了公众面前 。
A公司派单、B公司投保、C公司发工资、DEFG公司交个税;
160万骑手疑似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 不受劳动法保护;
复杂的用工暗网 , 让骑手发生意外时都不知道找谁好……
乍看这些情节 , 很多人会立马得出结论:平台冷血 , 资本嗜血 。
要是真这么简单 , 那问题挺好解决:骂就完了 。
那些长篇累牍分析「灵活用工特殊性」「劳动三分法」的劳动法专家 , 也可以洗洗睡了 。
可骂完之后呢?
02
许多人动辄将外卖员职业保障问题「道德化」 , 将它跟社会人文厚度、人本温度扯上边 。
这不是毫无道理 , 但得看到:外卖员职业保障困局首先是个经济/社会问题 。
这背后的现实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 平台经济带动的新就业形式中 , 平台与劳动者的关系认定都是个难题 。
在有些人看来 , 美团(或饿了么)外卖员当然是美团(或饿了么)的员工 。
【外卖员困在系统里,系统困在误解里】若真要这么算 , 截至去年12月 , 美团员工数要逾476万了(全职员工超6万人 , 外卖员470万) , 秒杀员工规模(超60万)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居首的亚马逊;饿了么300万外卖员纳入员工序列 , 也是妥妥的「用人大厂」 。
不只是美团、饿了么 , 依此逻辑 , 59同城得给平台上成千上万的保洁、保姆、保安上五险一金 , 微信公众号上的码字工都可以向腾讯讨块工牌 。
与之而来的 , 则是这些劳务人员得遵守58同城的员工守则 , 自媒体人得打卡上下班 , 内容还不能分发到其他平台 。
那些众包型外卖员也一样:想同时接入外卖、快递、闪送多家平台?不行 。 想关掉接单页面歇会儿?也不行 。
正如塔勒布在《非对称性风险》里所说的:
一个人被雇佣了一段时间后 , 就得表现出极强的服从倾向 。 服从倾向体现在很多方面:常年放弃自己的自由时间 , 每天工作9个小时;规律性地每天按时到达办公室;遵循工作时间表 , 而不是个人娱乐时间表……
那些在篮球场上专门给许家印做陪衬的恒大员工 , 就对什么叫「服从」做了注解 。
「服从」也源于固有科层化系统的驯化 。
许多人不识系统真面目 , 只缘身在系统中——他们没意识到 , 那也是一种系统 。
就像关不羽老师说的 , 传统企业的「系统之困」远远超出了合同的纸面约定 , 其组织系统、权力结构、人际关系比起平台的系统约束要强得多 。 传统企业的所谓「稳定」、「保障」 , 也并非没有代价——代价就是服从权力秩序、放弃自主选择的权利 , 其背后也是一套人力成本核算的算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