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产逆势增储
----中海地产逆势增储//----
----中海地产逆势增储//----
----中海地产逆势增储//----
"multi_version":false
作者:李佳
在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收紧的大环境下 , 多数民营房企纷纷选择“谨慎出手”或者“割肉求生” , 而以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 , 下称“中海地产”)为代表的央企正凭借融资优势“攻城掠地” 。
数据显示 , 2019年前9月 , 中海地产共取得40宗地块 , 总土地面积253.55万平方米 , 总耗资815.70亿元;同时 , 中海地产的全资子公司中国海外宏洋前9月耗资约175.14亿元收购土地面积146.38万平方米 。
关于规模与利润如何平衡 , 中海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曾表示:“规模不是中海最重要的目标 , 净利润率才是中海的最终目标 。 当然为了净利润的增长 , 规模增长也是必须 。 ”颜建国的此番表态看似重点在净利润率 , 实则也透露着对规模的渴望 。
高成本频拿“地王”
颜建国回归后 , 向来在土地市场颇为低调的中海地产开始大量吸储 。 数据统计显示 , 在2016年中海地产在一线城市拿地为零 , 甚至被认为是舍弃一线城市 。 在年底内部总结会上 , 颜建国直指中海地产土地储备总量不足 , 布局不均衡 , 不足以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 。 此后 , 中海地产开始加快拿地速度 , 并试图将土地市场上的主动出击转化为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
2017年 , 中海地产的土地支出从2015年的369.56亿元、2016年的450.67亿元大幅飙升至951亿元 , 共购入76幅地块 , 新增土地面积524万平方米 , 总建面1741万平方米 。 一线城市除深圳外 , 北京、上海和广州均有收获 。 截止到2017年年底 , 中海地产的总土地储备为8278万平方米 , 基本实现了颜建国提出的“千亿拿地金”计划 。 2018年 , 中海地产的土地支出增至1100.97亿元 , 合计拿地722.61万平方米 , 年底土地储备达到9144万平方米 。 其中一线城市占比15% , 二线城市占65% 。
今年上半年 , 中海地产于中国内地18个城市和香港合共新增24幅土地 , 新增总楼面面积464万平方米 , 实际权益面积442万平方米 , 总地价490.97亿元 。
中海地产已经在北京、南昌、东莞、苏州、厦门等五个一二线城市拿下地王、斥资近188亿元 , 总拿地成本港币16203元/平米 , 较2018年全年新增成本增长98.04% 。
紧接着 , 7月中旬 , 经过56轮竞价 , 中海地产以79.4亿元的价格摘取了北京市丰台造甲村地块 , 溢价率为18.79% , 成为今年总价“地王” 。 9月25日北京的土拍市场上 , 中海地产以32.7亿元的代价拿下了大兴区瀛海镇地块 , 溢价率高达25.77% , 成交楼面价约32529元/平方米 。
与前任不同 , 颜建国的走马上任让中海地产重归土地市场 , 并屡有斩获 。 今年上半年 , 中海地产实现合约销售额1942亿港元 , 同比增长28.7% 。 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 , 上半年中海地产的销售业绩增至行业第6位 , 较2018年提升一个名次 , 其在土地市场上“一掷千金”似乎已经开始转化为业绩的增长 。
中海的销售增速放缓于郝建民在任时期 , 2011年时的中海地产曾以870.9亿港元的销售额位居房企排行榜第2位 , 仅随万科之后 。 但在之后的几年 , 中海地产的销售增速开始放缓 , 2012年-2017年间中海地产的销售规模被同期的碧桂园、恒大、融创等超过 , 排名掉至全国第7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