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 , “北京科幻嘉年华”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园落下帷幕 , 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与老首钢的高炉、筒仓、厂房碰撞出超强视觉冲击力;10月17日 , 中国舞蹈家协会2021年环境舞蹈展演在首钢园区上演 , 舞者们曼妙的舞姿与现代工业风之间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
北京冬奥会组委办公地点落户、滑雪大跳台建成、服贸会举办 , 首钢老厂区这片饱经铁水钢花淬炼的土地 , 正依托鲜明的工业风重返“C位” , 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
硬朗工业风
时至今日 , 提到石景山 , 很多北京人首先想到的还是首钢 。 老首钢地处北京“西大门” , 1919年建厂 , 1958年第一座侧吹转炉在这里诞生 , 1979年成为首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 引进国内外顶尖技术 , 产量迅速提升 , 1994年以年产824万吨钢位居全国第一 。 鼎盛时期 , 首钢一家企业的利税就占到全北京市税收的四分之一 。
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 这片托举起新中国冶金工业光荣与梦想的厂区 , 告别了铁水奔流、钢花四溅的钢铁业 。 短暂沉寂、深度转型 , 首钢工业遗址公园重焕生机和活力 。 穿行于钢筋铁骨错落的园区 , 高大硬朗的工业遗存经灵思巧手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 。
今年9月 , 首钢园成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新增举办地 , 15个钢结构展馆拔地而起 , 与奥运场馆、工业遗存和周边景观融为一体 。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说 , 服贸会首钢园区以新旧材料和空间对比延续老首钢工业之美 , 实现由工业建筑向现代会展空间的转变 , 为首钢园区转型升级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
仿古建筑环绕的群明湖碧波荡漾 , 这里曾是原首钢工业系统的冷却晾水池;群明湖畔 , 高线公园的观景步道蜿蜒而过 , 这条在首钢工业管廊基础上改建的观景平台 , 上层为滨水步道 , 低层设亲水平台 , 与山水地貌融为一体;改造中的1号高炉和首钢园区重要的工业符号3号高炉身姿挺拔、隔路而望……
秋高气爽 , 站在群明湖东岸西望 , 近处岸边修建了长廊、牌楼和拱桥;远眺对岸 , 四座冷却塔巍然挺立 , 冬奥滑雪大跳台、新首钢大桥与苍翠的石景山遥相呼应 。 古典与现代、工业与自然、过去与未来 , 迥异的风格毫不违和地融为一体 , 构建起首钢园“山—水—工业遗存”独特景观体系 。
要让这片绿草如茵、山水环绕的土地“活”过来、“火”起来 , 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 围绕“体育+”“科技+” , 厂区原有的电厂、制氧厂、五一剧场、制粉车间 , 摇身一变成为酒店、产业园、购物中心……2016年 , 西十筒仓被改造为办公空间后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组委成为落地首钢园区的第一个客户 。 硬朗工业风 , 成为这里最大的特色 。
城市新地标
2018年12月 , 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2021)》 。 首钢老工业区正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 实现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 。
随着2022年冬奥会日益临近 , 冬奥办公区、训练馆交付以后 , 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项目接踵而至 。 京西首钢老工业区这片以钢铁为底色的首都新地标 , 越发热闹起来 。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 。 首钢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工业遗址改造范例 。 ”负责首钢园六工汇项目的铁狮门公司资产管理高级总监关为泓说 , 她眼中的城市更新 , 是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 对产业进行优化 , 对城市进行治理 , 改善生态环境 , 并对历史文化进行一定的传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