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下达屠羊令,只为羊肉更好吃?专家分析:蒙军因此而强大
成吉思汗是个伟大的征服者,可能也是个美食家,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他发布的命令中,特意对杀羊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宛如是一道菜谱,指导他的战士们随时能吃上美味的羊肉。
成吉思汗的命令是这样的:
首先准备牛羊的膀胱,洗干净在里面充满空气,让它们鼓起来,好像气球一样。随后用骨管伸进膀胱的管孔中,骨管上刻有螺丝纹路,可以卡住。
然后找准牲畜的肋骨位置,在第四到第五条肋条之间,猛地将骨管插进入,再压迫准备好的充气膀胱,将里面的空气灌到肺脏中。这时,牲畜就会像被电击了一样,突然死去。

文章插图
而按照传统方式杀羊,大多是要在颈部划一刀,先放出大量的血,血流干净才会死。但是按照成吉思汗的杀羊办法,羊死后再切割,死后血液流动少,杀羊不见血,血都保留在肉中,味道就会更加好。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也会杀羊了?这确实是一份非常详细的攻略,智力和动手能力正常的人,看了这份命令,马上就会变成杀羊专家。

文章插图
如果你认为成吉思汗这道命令,是想让战士们吃上更鲜美的羊肉,可就大错特错了。这是蒙古大军天下无敌的奥秘之一,正是这道杀羊令让蒙古军队拥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优势。
据后世考证,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大军总人数不超过二十万,却建立起人类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征服了数亿人口,由东往西骑马跑一年,都处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蒙古人武功之盛,可谓空前绝后。

文章插图
有人可能会认为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具有很多天生的优势,马匹众多、牧民生下来就是战士等等,可实际上,被蒙古人征服的很多民族当中,同样有很多游牧民族,蒙古人会的东西,他们也都会,各方面条件都不弱于蒙古人,那为什么最后是蒙古人胜出呢?
成吉思汗之所以成为成吉思汗,靠的是细节,做到了极致的细节。他虽然没有受到过任何系统的教育,但是他对于战争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想和理论。
不论是在战略战术、军队管理、后勤保障等等方面,成吉思汗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实践专家。他也是草原民族几千年生活、战斗经验的集大成者,再加上本人的天赋,终于使蒙古人成为草原民族之中的佼佼者。

文章插图
还是回到杀羊这件事上,成吉思汗的屠杀羊,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让羊肉更美味,而是同样数量的羊,可以让蒙古战士食用更长的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提高后勤效率,用最少的后勤物资,坚持最长的时间。
据说这种办法杀死的牲畜,要比传统的放血杀羊法,增加70%的肉量,肉的口感也会更加柔软,味道更鲜嫩,保存的时间还更久一些。根据这个比例,三只羊便可以顶得上原先的五只羊。
对草原民族来说,行军上千里再投入战斗,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此他们不可能像农耕民族那样,依赖于后方的粮草供应。他们每次长距离行军,都会有携带大量的牛羊,一边放牧,一边行军作战。

文章插图
蒙古人更是夸张,经常整个部落一起随军迁移,在敌国的领地内安营扎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男子上阵拼杀,女人打扫战场,收割战利品,儿童从小学习骑马打仗,一成年便是合格的战士。每一个蒙古人都是战争机器的组成部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