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能“感同身受”他人情绪呢?


人类为什么能“感同身受”他人情绪呢?

文章图片
图1/3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6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人类为什么能对外界事物“感同身受”呢?因为我们的大脑存在一个“镜像神经元系统” , 当我们观察到周围的行为变化时 , 该系统就会被激活 , 它在大脑内部“镜像”观察到的行为 , 并试图理解 , 从而能够感同身受 ,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当遇到别人的经历时——好的或者坏的 , 当我们听到令人感到快乐的故事时 , 我们也会感到高兴;当我们听到悲伤的故事时 , 我们会流泪 。
人类天生具有同理心 , 婴儿刚出生几天就会表现出同理心 , 婴儿会同情他人 , 当他们听到另一个婴儿哭泣 , 他们甚至会被“传染”一起哭泣 , 当这些情绪不是我们自己的时候 , 我们如何体验他人的情绪呢?
什么是同理心?为什么我们需要同理心?

人类为什么能“感同身受”他人情绪呢?

文章图片
图2/3
【人类为什么能“感同身受”他人情绪呢?】
心理学将同理心描述为——“分享、理解和关心他人情感状态的自然能力” , 虽然乍一看似乎不重要 , 但同理心是帮助人们提升社交能力和实现与他们交流顺畅的关键技能 , 它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以及该行为背后的原因 , 同理心的形成是为了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行为 , 并有助于建立沟通交流 。
同理心对于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类很重要 , 研究同理心缺失的个体 , 例如:那些病态人格的个人 , 他们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缺乏同理心缺失人群的特征 , 通常这些人对道德沦丧和侵犯攻击行为的理解较低 , 从而会变得更加反社会 。
同理心机制
关于人类同理心的研究表明 , 同理心共有三个组成部分 , 第一部分是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分享 , 或者称为“情绪传染”;第二部分是同理心的认知层面 , 称为“心智理论” , 它帮助我们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 能让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理解他人的经历 , 使我们同情他们的机制 。 这些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 , 实现了人类理解并分享他人的情感 。
心智理论
同理心第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早期就形成 , 甚至在婴儿中也存在 , 第二个组成部分——心智理论(ToM) , 在3-4岁左右形成 , 缺少心智理论的人群 , 例如:自闭症患者 , 在换位思考方面表现出缺陷障碍 。 心智理论在人类正常社交功能中的重要性在一项简单测试中变得更加清晰 , 该测试叫做“莎莉-安妮测试” 。
在这项测试中 , 每位测试儿童观看关于两个娃娃的动画视频 , 这两个娃娃分别叫莎莉和安妮 , 将她们设定在一个特殊场景 , 莎莉有一个篮子 , 安妮有一个盒子 , 莎莉在篮子里放了一枚弹珠 , 然后离开了房间 , 与此同时 , 安妮拿起弹珠 , 将它藏入盒子中 , 之后莎莉返回房间 。
测试儿童会被问:当莎丽回到房间时 , 她会在哪里找玩具?一个正常发育的孩子知道 , 短暂时间离开房间的莎莉会在篮子里寻找弹珠 , 虽然这看起来非常容易 , 但对于自闭症儿童却无法转换视角 , 通常回答莎莉会在盒子中找弹珠 。 这种缺陷对人类理解认知能力有很深远的影响 。
同理心的大脑基础

人类为什么能“感同身受”他人情绪呢?

文章图片
图3/3

科学家称 , 人类的同理心能力来自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 , 镜像神经元最初是我们感觉运动系统的一部分 , 当我们开始运动时 , 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 , 当我们看到他人执行相同运动时 , 镜像神经元也会变得活跃 。 在某种程度上 , 该系统帮助我们在内部“镜像”另一个人的行为 , 并更好地理解该行为特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