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仍然存在 “老年人模式”怎样优化才能更好用

□ 本报采访人员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年近七旬的李大爷因为最近新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而犯了难:新手机能设置“老年人模式” , 屏幕上的字号变大了 , 看起来眼睛轻松了不少 , 可屏幕上的一大堆App让他无所适从 , 哪些是自己会用到的 , 要用到的那些App里又可能暗藏哪些陷阱?
面对智能手机 , 像李大爷一样心存困惑的老年人还有不少 。 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 , 截至今年6月 , 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28% 。
为了有效解决互联网“适老化”问题 , 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次出台相关通知 , 要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 为中老年网民融入互联网生活、共享互联网红利创造便利条件 。
政策引导之下 , 很多手机厂商、App等纷纷推出“老年人模式” 。 这一模式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 , 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带着这些问题 ,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进行了调查采访 。
字号图标变大
深受老人喜爱
家住上海的孙大爷使用老人机已有五六年时间 , 去年刚得了一个外孙 , 老人开心得不得了 , 总是嚷嚷着要去外地看望外孙 , 但受疫情影响出行不便 。 怎么办?女儿给他想了个办法 , 一周两次视频通话 。
为了看外孙 , 孙大爷舍弃了没有视频功能的老人机 , 去手机售卖店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 “大爷您看 , 给您设置了关怀模式 , 现在屏幕上的字号大了不少 , 您试试能不能看清?”售货员贴心地帮他把手机设置了“关怀模式” , 并告诉他哪些软件在哪一个文件夹内 。
所谓“关怀模式” , 是指手机厂商推出的“老年人模式” , 又称“简洁模式” , 手机开启这一模式后会自动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优化适配 。 比如 , 手机屏幕上的界面会更加简洁;App寻找会更加直接 。
今年6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三项标准 , 侧重于解决老年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 比如 , 让视力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方便查看的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 , 以及让听力减弱的老年人方便使用的音频控制系统等 。
孙大爷在“老年化模式”下使用智能手机一段时间后发现 , “这个手机很智能 , 我看过几次戏剧方面的文章 , 就经常给我推送相关方面的内容” 。
采访人员近日在天津、上海、江苏随机采访了多位老年人 , 他们均反映以前的老人机多半只能用来接听电话 , 但现在他们有视频通话和浏览短视频等需求 , 智能手机可以设置“老年人模式” , 既能满足他们使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 , 又能让他们“接受起来不太累” 。
“‘老年人模式’下 , 字号和图标都变大了 , 而且界面简洁便于老年人查找 , 卸载、添加应用也更加方便 , 推送的内容一般都是老年人爱看的 。 ”孙大爷称赞道 。
广告未被屏蔽
方言不能识别
不过 , 虽然“老年人模式”给老年人群体带来了诸多方便 , 但一些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遇到不少困难 。
李大爷清晰地记得 , 他在购买手机时 , 售货员告诉他“可以说话唤醒智能语音 , 想找什么软件直接和手机说话就行” 。 可是这个功能如今成了李大爷心里的一个堵点:他喜欢尝试新事物 , 经常试着使用语音功能 , 但几乎没有一次成功过 。
“后来售货员告诉我 , 因为我说的不是标准普通话 , 智能手机识别不了就不能打开语音功能 。 ”李大爷感觉又气又好笑 , “智能手机难道这么不智能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