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 , 认真为观众做内容的爱奇艺上从来没盈利过 。 距2018年赴美上市至2021年第二季度 , 爱奇艺已经累计亏损了271亿人民币 。 而亏损正是长视频行业的常态 , 爱优腾无一幸免 。
陆玖财经就长视频为何持续亏损的问题与影视后期专家Howard交流 , Howard认为:“一是国内视频平台还处在烧钱抢买版权、制作内容、签艺人的装备战状态 , 谁都不敢停;二是因为盈利模式单一 , 会员量日趋饱和 , 单独卖片、购买的人不多 , 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衍生品和业务来增加收入 , 所以当然会亏损 。 ”
【龚宇守正,爱奇艺没有出奇】另外 , Howard还表示 , 腾讯视频、优酷有金主撑腰可能是不怕的 , 而爱奇艺现在也开始投院线电影了 , 就是想分一杯羹 , 因为视频平台的确不是消费重地 , 平台大佬们年年开座谈会也都在聊怎么探索新的、有效的盈利模式 , 第一个想出来的就是破局的那个人 。
那个人有可能是龚宇吗?
02
爱奇艺从未真正出其不意
目前长视频行业已经走通的三条变现路径分别是会员付费、在线广告 , 以及内容分发 , 前两者是大头 , 直播、商城、金融等新业务尚不成气候 。 奈何内容制作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 目前的收入构成根本无法覆盖成本 。 综艺稍好一些 , 而影视剧集的前期投入大、不确定因素多 , 比如要是主演一夜间沦为了劣迹艺人 , 平台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就全打水漂了 。
另外 , 几番行业洗牌后长视频行业玩家们对彼此知根知底 , 业务范围趋同 , 主要的竞争点还是在于谁能拿下更多、更好的版权 , 然而这当然需要足够的资金 。 财力不占优势的爱奇艺热衷于自制内容的目的很清晰 , 为的是持续打造出爆款 , 同时降低内容成本 。 这当然很正确 , 然而短期内似乎并不能扭转亏损的局面 。
其实 , 通过业务梳理就可以发现 , 在长视频这条路上 , 爱奇艺包括中国所有的视频网站 , 都是在跟着美国同行走的 。 从成立之初 , 学习HULU免费给用户提供正版影视剧观看平台 , 靠广告赚钱;到2011年借鉴Netflix的会员制作为新创收途径 , 掀起自制剧热潮;再到2013年收购PPC , 完成从纯PGC(Producer Generated Content)平台兼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效仿Youtube的思路;2016年爱奇艺在直播的风口又推出了奇秀直播 , 这与一大波靠模仿Meerkat兴起的直播平台不无关系 , 如花椒、映客、YY(YY.US) 。
爱奇艺一直在摸着别人过河 , 虽然取众之所长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 , 但却让企业的气质沦为了没有自我的“缝合怪” 。 最重要的是 , 仅学习形式并不能让爱奇艺真正蜕变 , 爱奇艺最大的问题是从来没搞过底层创新 , 用户交互、自制剧、综艺、营收模式等等方面都用着友商实践过的那些“没有错”的方式 , 但就是水土不服 。
据2020年财报 , 会员服务费占据爱奇艺收入构成的55.5%之多 , 但从最近几个季度的数据看来 , 会员收入的增长显得有些势能不足 , 一直徘徊在40亿左右 。 随着最近超前点播的取消和偶像养成综艺的禁令 , 该项收入还可能进一步萎缩 。
爱奇艺一度被称为“中国奈飞” , 却终没有成为“奈飞” 。 对视频行业充满理想主义期待的爱奇艺死磕内容没有错 , 但是却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 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 , 中国用户没有美国用户那样强的付费意愿 , 环视四周谁不喜欢“白嫖”呢 , 这就是用美国方法在中国挣钱不灵的原因之一 。 另外 , 影视业务的大投入、长周期需要充沛的资金以供运作 , 这对爱奇艺来说更是个挑战 。 学完奈飞 , 这些年又冒出了西瓜视频、B站这样的长视频变量 , 哪里学得过来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