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1年最流行的健康理念 , 非“无糖饮食”莫属 。 所谓“无糖”饮食 , 就是完全用糖替代品(简称代糖)作为甜味剂以减少糖的摄入 , 从而降低由于糖分摄入过量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
各类代糖饮料零食遍地开花 , 阿斯巴甜、三氯蔗糖以及被元〇森林带火的赤藓糖醇 , 都是当前配料表中最常见的代糖种类 。
这种稍显狂热的代糖盛宴一路高歌猛进 , 直到遇到了中秋节的某款月饼 , 该月饼以“泻药”闻名各大新媒体平台 , 一时激起了大家对“无糖是否无害”的讨论……

文章图片
图1/6
无糖月饼和代糖就这样火了一把……|微博截图
此次“泻药月饼”事件的罪魁祸首 , 就是代糖家族的麦芽糖醇 。 事实上 , 糖醇不单能够提供一种“甜而不胖”的体验 , 它的另一面与健康更加息息相关——防蛀 。 在成为引人注目的月饼成分之前 , 糖醇日常以植物来源的“食品级”添加剂身份被很多牙膏、漱口水和口香糖等口腔保健品的广告作为宣传卖点之一 。
那么问题来了 。 糖醇除了甜 , 还有什么功效能够预防蛀牙呢?它的防蛀效果真那么明显?
无“糖”却也有“糖”
对大多数人来说 , “糖”指的是普通的家庭食品清单中的糖 , 即蔗糖 。 然而 , 蔗糖只是人类饮食中使用的多种糖中的一种 。 从专业术语角度讲 , “糖”适用于定义两类碳水化合物:一是较常见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自由形式的单糖 , 二是最常见的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双糖 。 这些自然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和乳制品中的糖 , 均可称作天然糖 。
与天然糖相对的名词是甜味剂 , 又称作添加糖 。 作为食品加工的配料 , 它们既能满足口味需求 , 又能在某些情况下提供额外的能量 。 依据能否提供热量 , 甜味剂也有“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之分 。 营养性甜味剂能够提供热量 , 包括糖(从天然食品中获得再添加到加工食品中 , 其化学本质依旧是天然糖)和糖醇 。 非营养性甜味剂则几乎不提供能量 , 而且用量很少就能明显增加甜味 , 如阿斯巴甜 。 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均可替代糖 , 因此均被称为糖替代品 。 所谓的“低糖”或“无糖”食品 , 即用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部分或完全取代糖类加工的食品 。

文章图片
图2/6
饮食中的“糖”|作者供图
除了提供多余能量和带来疾病风险 , “糖”的另一个被现代饮食观点诟病的缺点 , 是其带来的口腔健康问题 。 这里所说的糖 , 指代的就是可以被口腔细菌代谢 , 并由此产生酸性物质的糖类 , 即所谓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 。 它既包括天然糖 , 也包括营养性甜味剂中的糖 。
糖醇就不一样了 。 它虽然可以被口腔细菌代谢 , 但并不能产生酸性物质 。 没有酸性物质就不会腐蚀牙釉质 , 因此蛀牙也不会发生 。
木糖醇防蛀的三大杀手锏
与氟化物防蛀的原理不同 , 糖醇的防蛀手段很独到 。 以木糖醇为例 , 其防蛀有三大杀手锏:
致龋菌的甜蜜杀手
其实不单是我们 , 致龋菌也是甜品控 , 其中最大的消费群体就是“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 。 变链菌最喜欢的甜品则是蔗糖 。 当口腔里有蔗糖的时候 , 变链菌可能优先选择蔗糖作为美食 , 产生酸性物质继而导致蛀牙发生;而当口腔里蔗糖不足或者完全没有蔗糖时 , 变链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木糖醇作为替代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