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计划!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生态发布

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 , 第五届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以“AI共生·新征程”为主题 , 于10月23日-26日在合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 。 自2017年创办以来 , 1024开发者节不断突破 , 逐步形成技术创新、应用体验、行业赋能、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生态格局 , 助力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 。聚焦智慧教育领域 ,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发表《科大讯飞教育生态:携手共迎人工智能+教育大时代》主题演讲 。
如何回答教育中“既要也要”的期待?
2000多年前 , 中国的先贤大教育家孔子就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有教无类”是让所有人都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材施教”是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 , 发挥其天生之所长 , 给予其合适的教育 。 这在古代只有少数人学习的私塾里是有可能实现的 。 但在今天 , 在中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 , 如何实现规模化的因材施教?
2021年7月24日 , 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核心是“两减一增” , 即:减校外培训 , 减校内负担 , 增加课后服务 。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 , 我们面临一系列“既要也要”的期待:既要减少学校考试 , 也要评估教学成效;既要强化学校的作用 , 也要缓解教师压力;既要实现孩子减负 , 也要保障学业提升;既要推动“五育”并举 , 也要实现科技强国 。 回应这些“既要也要”的期待 , 解决方案在哪里?
在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 , 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 , 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 也为技术助推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 可以说 ,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应用是助推千年“因材施教”教育梦想、实现和应对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挑战、助推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 。
讯飞答卷: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系统性创新
17年来 , 科大讯飞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应用的征程上持续努力 。 我们创新的动力 , 来源于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 来源于对教育深度理解的持续进步 。
科大讯飞在语音评测、机器阅读理解等领域 , 都做出了很多可以载入史册的里程碑级的贡献 。 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让我们有能力跨越教育这样一个非常高的应用门槛 。 在教育评价、教育大数据、教育信息化等领域与国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 , 让科大讯飞对教育深度理解持续进步 , 为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奠定了基础 。
在此基础上 , 结合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教育教学的核心场景 , 科大讯飞一直在推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系统性创新 。 感知智能技术 , 实现了过程化教学数据的高效采集;认知智能技术理解每一份数据;再通过知识图谱和学习路径规划技术 ,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征 , 进行学习路径规划 , 并助力课堂精准教学 , 给每个学生推荐个性化学习内容 , 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
科大讯飞在蚌埠建设了全国首个市级统筹因材施教项目 , 覆盖了全市875所学校、41万师生 。 两年来 , 蚌埠市相继获批成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教育部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 。 2020年12月 , 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现场会上 , 郑富芝副部长说道:“安徽省以及蚌埠市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 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
到目前为止 , 区域级因材施教项目已覆盖蚌埠、青岛、昆明、芜湖等全国近20个地市、县区 ,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教育相关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 常态化服务5万多所学校 , 累计超过一亿师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