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洞察:智能座舱中的情绪识别( 五 )

  • 目前情绪识别算法多通过A柱、方向盘上安装的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检测 , 而其他乘车人则无法使用
  • 应用趋势:将算法直接搭载在已有的DMS与OMS硬件上进行实现
  • 介入手段过于简单
    • 目前市面上更多的情绪介入手段局限于音乐、娱乐节目、家人外呼、环境调控、冥想诱导等方式 , 在行车安全方向的有效性难以预知
    • 误判误报无法善后
    • 虽然误判误报在娱乐场景下的结果并不严重 , 但如果在与道路安全防范、自动驾驶等结合下的场景 , 算法中的误判误报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与损失 , 而目前市面上的技术还无法解决这一痛点 。
    局限于车内无法形成完整闭环
    • 算法与其他硬件相结合打造智能一体化汽车
    • 目前市面上的情绪识别多内嵌在车载语音助手中 , 而未来也可能与其他智能硬件打通 , 将车内车外场景进行联动 。
    隐私侵权问题
    • 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采取的数据会有所限制(如日本的人脸与语言数据)
    成本问题
    • 尽管情绪识别的算法模型大部分情况下能够通用 , 涉及到定制化如语言或者文化导致的表达差异还需要定制化的开发以及训练 , 涉及到百万元以上的开发成本 。
    05
    行业总结
    技术层面来说 ,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情绪识别技术的感知信号源仍来自于图像、自然语言获取和可穿戴设备的PPG信号 , 技术的领先性在于训练算法的多模模型中因子的完善度和融合还原度 。 同时目前市面上对于技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评判标准缺乏客观性 。 目前可以预测 , 对于情绪识别来说下一技术拐点预计会在脑电波硬件市场爆发的时间点 , 从融合EEG信号层面进行突破 。
    市场应用层面分为与安全相关的企业刚性需求和与娱乐相关的个性化需求 。 在车载方面 , 情绪识别已经逐渐成为“智能座舱”的买点之一 , 各大车企也在纷纷发力 。 尽管车内空间的局域性为情绪数据采集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 但在无接触条件下的采集分析精准度以及情绪识别如何联动安全域、娱乐域功能做到闭环服务仍旧是未解决的功能痛点 。
    从投融资历史来看 , 如同许多国外的创业公司一样 , 国内情感识别算法创业公司最终出路更有可能是被如华为、小米等智能生态大厂并购 。 目前此单一技术赛道还未跑出非常头部的公司 , 同时还面临其他行业技术巨头入局的困境 , 因此早期投资标的还有待观望 。
    加入 Plug and Play 中国
    科技创新生态
    加入创新者社群
    及时掌握最新资讯
    点击图片 , 了解更多
    关于 Plug and Play China 璞跃中国
    2006年成立于硅谷的Plug and Play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创新生态平台 , 曾先后成功早期投资孵化了Google、PayPal、Dropbox 等多家互联网行业科技巨头公司 , 业务涵盖:早期投资、企业创新服务、创新生态空间运营等 。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超过20年的长期积累 , 目前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0多个创新生态空间和区域办公室;累计投资超过1500家初创企 , 为超过17000家初创企业进行孵化加速 , 为超过500家全球领先大企业提供联合创新服务 , 年平均举行初创企业和大企业间的对接交流活动1000 余场 。
    2015年 , 随着Plug and Play的全球业务发展 , 在中国双创浪潮下 , Plug and Play 进入中国 , 2016年“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成立 。
    Plug and Play China 璞跃中国立足北京——中国总部 , 布局上海、深圳两大区域创新中心 , 联动南京、武汉、无锡等城市创新合作伙伴开展中国创新业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