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师吴钧洲水平如何 刘沛林 风水



风水师吴钧洲水平如何 刘沛林 风水

文章插图
【风水师吴钧洲水平如何 刘沛林 风水】[编者按]
------------------------------------------------------------------------------
多年来 , 我一直有个愿望 , 想写篇文字 , 谈谈这么多年来 , 我与社科联的缘分 , 特别是社科联作为社科工作者之家 , 带给我永远难忘的“三次惊喜” , 带给我的深切感受和心灵感动 。
一、结缘社科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我还是个刚从北大研究生毕业不久的毛头小伙 , 回到衡阳师院这所普通地方高校任教 。大约是在1997年的夏天 , 听学校科研部门讲 , 湖南省社科联组织评审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 希望大家积极申报 , 这是考量一个学校社科研究的主要指标 。作为任务 , 我把自己的处女作《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拿出来申报 , 此书是我在北大读研期间完成的 , 当时的侯仁之院士、张岱年先生等老前辈对此书的写作给予过鼓励和支持 , 三联书店作为“中华本土文化丛书”之一 , 于1995年底正式出版 。由于我本人的水平有限 , 加之当时学术界对“风水”一词的认识还有很多误解 , 我对获奖并未抱什么希望 , 但结果却出乎我意料 , 获得了当时指标不多的“省级优秀奖” 。虽然现在看来这一结果并没有什么可资骄傲的 , 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获得省级成果奖 , 这是我首次邂逅社科联 , 由此伊始 , 我的成长与社科联结下了不解之缘 。
二、社科联给我的“三次惊喜”
我的成长离不开社科联一贯的办事原则:公平正义、不拘一格和对年轻学人的极其关爱 。尤其是社科联在十一年的时间里带给我的“三次惊喜” , 让我永生难忘 。
不仅我觉得不可思议 , 其他人也有同感 , 以致我在领取奖金时 , 工作人员认为我太年轻(其他二等奖获得者都是知名的老学者) , 不敢相信我是获奖者本人而不让我“代领” 。本次评奖过程 , 后来听了解情况的社科联同志介绍内情 , 说当时评审组对本人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认为应该提高档次给奖才公平公正 , 社科联领导当场同意按实际水平提升档次给奖 。从而开创了社科联评奖史上的先河 。
第三次惊喜几乎不敢相信 。多年来 , 我一直坚持科学工作者要做点实实在在的真学问 , 对社会有用 , 对学科有用 , 对学生有用 , 对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有用 。因此 , 我一直行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领域 , 一直在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战略性问题及其对策性办法 。除了前面谈到的长江水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古村镇的保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对策研究、洞庭湖水系及其生态安全对策研究之外 , 还开展了国家安全防灾体系建设对策研究和人居环境对策研究 。特别是2008年南方特大冰灾害发生后 , 本人立即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方冰雪灾害防御中的问题及其安全防灾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 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了南方冰灾的形成机理及其防御对策 , 建构了合理的安全应急防灾体系 , 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优秀”等级的成果鉴定 。2004年底 , 刚从加拿大作访问学者回国的我 , 担任社科联“三湘论坛”嘉宾 , 主讲“诗意的栖居:小康社会人居环境建设的新境界” , 将自己多年前倡议的要把“诗意的栖居”的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的观点进一步强化 , 成为当前中国“宜居环境”的代名词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 , 我先后主持完成了五项国家级研究课题 , 二十余项省部级研究课题 , 五次获得过二等以上省级社科成果奖 , 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人居环境学、建筑学、旅游学等众多领域 。这些研究 , 虽然谈不上有怎样的高度 , 更谈不上有多大的贡献 , 但自己的学术研究目标却矢志不移 , 犹如蜗牛前行 , 速度不快 , 但方向明确 。我的每一步脚印 , 社科联都给予了及时关注 。2010年 , 湖南省社科联开展第四届优秀社科专家评审活动 , 这是代表湖南省委和省政府进行的一项评审工作 , 每三年评审一次 , 每次不超过八名 , 要求在社科领域具有非常突出的工作成就 , 必须是在全省同学科中有较高地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社科工作者 。我所在的学校从积极响应社科联号召、不浪费申报指标的角度出发 , 为我整理提交了申报材料 。因为考虑到竞争太激烈 , 同时也深知社科联领导一贯的办事风格 , 我自始至终没有给社科联的同志打过任何招呼 , 更不敢托任何人替我打招呼 。我觉得如果实力不够 , 打招呼有损学术人格 。所以 , 申报材料提交后我和单位的同志们就再也没有管这件事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 后来社科联公布的获奖名单中 , 再一次出现了我的名字 , 真是喜出望外!之后 , 听说这次社科联为了排除一切干扰 , 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的评审 , 首先严明纪律 , 约法三章 , 除了主管领导和个别负责人知道评委名单并严格保密外 , 其他人员均不知道 , 也不得打听 , 更不得提供任何关于评委、评审时间和地点的信息 , 评审专家一到评审地就被全部收缴了手机等通讯工具 , 并要求严格保密 。评审完毕后 , 专家们都很感慨地说 , “这是我们参加的最规范的一次评审” 。我真是幸运儿 , 正是基于这种客观公正的规范评审 , 让我这个没有大平台的社科工作者 , 能三生有幸地跻身到“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的队列中来 , 除了荣誉 , 更多的是鼓励和鞭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