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英语怎么读 背书英文章( 三 )


当用户完成「英语水平定级测试」之后,会得到一份报告 。报告中含有大量的参考性很强的数据 。

  • 托福/雅思/四六级成绩:这些成绩对于大部分学习英语者都是熟悉的,所以参考性很强 。
  • 对英语学习几项能力进行雷达图的展示 。
  •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文案上的动态配置,合成一段对学员有指导性的文案 。
如此专业的一套分析,可以说是非常专业了,这个步骤就是细节、专业性取胜 。
所以如果你也想为新用户提供一套专业测试题,在给予用户反馈时请一定不能含糊(比如新世相为用户推荐书单,但题目偏娱乐性,推荐后的书单新用户感知不到关联性,效果可能就一般 。对于新用户的测试题不建议趣味性,对老用户则非常合适,分享动力也更强) 。

背书英语怎么读 背书英文章

文章插图
收到报告后,用户需要制定自己的目标 。用户主动选择目标,在选择的过程中有利于建立对产品的依赖感,当然前提是产品体现了专业度 。
在很多教育产品中,由于学习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很多产品经理会选择使用游戏化中的外在激励手段(等级、金币、勋章、排行榜等)去提高用户的粘性,短期可能会有帮助 。但如果要稳定、长期有效地激发用户学习的热情,需要的是内在、正向的激励手段(使命感、成就感、目标等) 。
教育产品在做引导付费时,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本质上就是首先知道用户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用很详细的案例、大咖背书、学员推荐等方式来给用户一个错觉——买了这个课,你就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
有着强烈的目标感的用户,在这个时候就会看到「懂你英语」课程的推广,然后看着“价格不太贵,半年还免费”的课程介绍,就成为了付费用户 。
正式用户的第一周留存,决定正式有效期内的月留存 。
学习这件事情,其实是一辈子的事情 。但英语流利说的用户生命周期是有限的,用户不会在流利说上耗费一辈子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是一到2年 。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开学典礼的第一天,班主任就给我们画了一张图 。老师说,大部分人的大学学习就是这样:大一很高,然后快开始往下掉;到大三知道来不及了想要拼命补一下,纠结一下考研还是实习,最后还是倾泻而下 。
路径是一样的,但出发的高度不一样,将决定将来整个学习量的不同 。如果你在大一就浑浑噩噩,大四就别想出人头地;如果你一开始起点很高,最后尽管要忙于工作减少学习,但你最后的总的学习量会超过很多人 。

背书英语怎么读 背书英文章

文章插图
我一直很赞同老师的这个说法,并且也见证了大学期间大部同学的行为都遵循了这个规律 。
其实对于大部分学习软件,用户的学习热情也是同样的 。
如果一个用户从付费的第一天开始,决定每周学习一次,那最终每周一次可能就是该用户最高学习频率 。如果一个用户从付费的第一天开始,决定每天学习一次,他最终可能会变成每周学习一次,但总的学习量,也即用户的留存会相对更高 。而流利说在用户开始学习的第一课就告诉用户,每周至少要学习5天,并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专门强调了学习的科学方式 。
用户的留存,就这样被教育起来,也决定了整个学期的留存 。
正式用户在正式有效期内的月留存,决定正式用户的续费转化 。
在第三步“关系成熟”时,用户已经被教育养成每天学习5天的习惯 。这么高的留存,搭配微信群班主任和监督委员会的精细化管理(这里忍不住想吐槽一下Udacity的班级…形同虚设),用户的学习习惯被培养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