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返现、送车位送珠宝,温州炒房团被集体割了“韭菜”?( 二 )


老业主立刻向当地市场监管局投诉 , 要求查处绿城恶意销售行为 。 但根据法律法规 , 装修返现不违法 , 装修价格不属于定价目录范围 , 由市场自主调节 。

倒霉的温州炒房客 , 最终被自己人玩了 。 在老业主《致绿城温州公开信》中控诉:从三年前预售开始 , 绿城多次变相降价 , 致使自己变成了“韭菜” 。
“请问温州的绿城人 , 你们还要脸吗?谁XX给你出的馊主意?谁XX发明的装修返现?在你们眼里 , 绿城的业主都是任人宰割的韭菜吗?”
老业主们言之凿凿 , 现实是绿城并不违规 。 玩鹰的温州人 , 被鹰啄了眼 。
据网友统计 , 温州各大新盘都在变了花样的降价 。 融创未来之城 , 买房送车位 , 小户型送1个 , 中户型送两个 , 大户型送3个 。 龙湖天曜城 , 送车位 , 送珠宝 。
翰林九境送车位、送家电 。 荣安御瓯海送车位、送iphone13......五花八门 , 开发商从车位、装修、物业、家电、家装、奖品等方面入手 , 尽快“去库存” 。

融创未来城的业主得知 , 买一套房送三个车位后 , 迅速占领了售楼处 , 讨要说法 , 使销售陷入瘫痪 。
一位熟知温州房产的销售坦露:“市场压力大 , 资金要回笼 。 温州无论卖得好的 , 还是一般的楼盘都在降价促销 。 只能说房地产的好日子没了 。 ”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路径依赖” , 指的是某个企业获得成功后 , 会把成功经验“路径化” , 以后进入新的行业时 , 该企业会把以往成功的经验搬到新行业中 。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路径依赖” 。 该理论提出者道格拉斯·诺斯因此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部分温州人陷入了路径依赖 , 把房价视为“天塌下来都不会跌”的投资品 , 结果在新形势下 , 遭遇了重创 。
温州人对房价的执念或许和2012年的反弹有关 。 当年 , 借钱炒房的“温州炒房团”和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 导致二手房大量抛售 , 温州房价一年内跌了三成 。 不过 , 第二年温州房价就迎来了反弹 , 并在2015年暴涨 。

温州炒房团流传着一个经验:房价低迷是暂时的 , 上涨是周期性的 。
温州炒房团的前世今生
温州人很了不起 。 从地理上来说 , 温州人不应该有钱——山地环绕、良田有限、人口密集 。 地理环境不适合发展现代财富的“印钞机”:制造业 。
穷则生变 , 穷怕了得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之初 , 率先走出了家乡 , 把江浙的货物卖到北方和广东 , 迅速积累了财富 。 90年代初 , 温州有很多家庭有着百万元以上的存款 。

资金多了 , 温州人开始琢磨怎么“钱生钱” , 用资本收入取代劳动收入 。 恰好迎来了1998年的商品房改革 , 中国人对住房有着固执的占有欲 。
美国买房的人只有68% , 三分之一的人选择租房 , 英国也差不多 。 但中国人一定要买房才有安全感 , 没房产说话都显得低人一等 。
温州房价开全国风气之先 。 1990年 , 温州房价突破1000元/平米 , 1999年就到了5000元 , 彼时上海房价才4000元 。 温州一座浙江小城的房价涨得比上海还夸张 。
温州内部炒得差不多了 , 温州人集体转战上海——中国最大的金融城市 。 2001年 , 在《温州晚报》的组织下 , 第一支温州炒房团出现在上海 , 规模150人 。
第一天他们匆匆看了一眼上海世茂滨江的楼盘 , 第二天就有48人下单 , 卖了5000多万 , 平均一个温州人的消费能力高达100万 , 还是20年前 。
造富神话由此开始流传 , 一套房50万入手 , 两年后100万套现;
一个温州人一口气买了60套房 , 转租出去 , 不再开厂 , 每天过着包租公的生活......温州炒房团号称“十万铁军” , 调动资金规模达1000亿 , 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 甚至买到了美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