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认为清晰的职业规划有助求职( 二 )

  职业规划是踏入社会前的首份“提纲”

  调查显示 , 与低年级学生相比 , 即将就业的高年级学生中有明确职业规划的比例更高 , 低年级中有明确规划的占19.04% , 高年级中这部分则占33.71% 。 但仍有不少高年级同学职业规划比较模糊 , 占到63.43% , 低年级中规划模糊的占74.94% 。 高年级中2.86%仍完全没有职业目标 , 低年级中则占6.92% 。

  因为一次学生工作任务 , 当时还在读大二的黄木辛与一位刚毕业的学姐聊了很久 , 他首次萌生了“为未来做规划”的念头 。 “听到她在说她的应聘之路 , 以及她身边同学的去向的时候 , 我心中也开始有了‘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以后该怎么走’的想法了 。 ”未来两年的就业或考研方向带来的“危机感” , 让黄木辛觉得“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及大致规划 , 那么现在做的努力很有可能都是白忙活” 。

  在黄木辛看来 , 一份完备的职业规划相当于为自己确立下清晰的职业目标 , 可以降低临近毕业时 “两眼一蒙、无从下手”的风险 , 因“无知”而错失心仪岗位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 按照职业规划朝契合兴趣的方向去努力 , 也会提升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满意度 , 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 “我们自己也能通过完善简历等过程全方位地审视自己 , 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 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喜好和特长的岗位 。 ”

  毕业于辽宁某高校的邱秋对于自己的未来也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 。 “你的未来 , 只取决于你自己 。 我也没有怎么去询问学姐 , 因为去询问考研的学姐 , 她会和你说考研的理由 , 要是去询问不考研的学姐 , 那她就会和你说不考研的理由 。 ”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根本没有让邱秋烦恼 , 学财务的她认为工作经验远比学历来得重要 , 毅然选择了就业 。 这是因为她早有自己的考量 , “不考研的话 , 我就比别人多了实操经验 , 如果想去企业 , 甚至未来做管理岗位 , 可以再考证、再攻读MBA 。 ”据了解 , 邱秋在大一的时候就考虑过就业的问题 , 她用了整个大学时间考取相关证书、参加大创项目和各种大赛 , 让一页简历变得沉甸甸 。

  中青校媒调查的结果显示 , 拥有大致职业规划的学生中 , 88.83%的被调查者会在有了职业规划后 , 明确学习方向 , 考取相关证件 , 80.7%的被调查者会寻找实习机会 , 提前了解行业情况 , 58.65%的被调查者选择参加大赛等活动提升能力 , 充实简历 。

  林笑早在大一的时候便参加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 目标职业是采访人员 。 一直把白岩松作为偶像的她 , 喜欢“直击痛点”的表达方式 。 成为一名优秀的采访人员 , 兼具“有趣的灵魂”和“高尚的人格” , 一直是林笑努力的方向 。 于是早在高中阶段 , 她便把 “采访人员”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 直至现在 , “去传统媒体就业”依旧是林笑的从未变更的坚定目标 。 虽然尚未就业 , 但林笑已经利用假期在媒体单位进行实习 。 “确定了规划后 , 就一定要认真找机会实践 , 你会对自己有一些颠覆性的认知 , 发现自己的新能力 。 ” 林笑说 。

  “有了规划 , 就开始努力 。 ”黄木辛透露自己已经在为未来的目标做准备 , 作出出国留学的打算后 , 刚上大三他就着手准备雅思考试 。

  完善规划 , 或“坚定选择”或“勇敢试错”

  “说来也有趣 , 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还一直挺顺的 。 ”如今 , 邱秋已经是大连一家在行业内全国排名第一的国有企业的员工了 。

  在从事现在的工作之前 , 无论是“工资待遇好”还是“公司环境好”等看似丰厚的条件 , 都无法让邱秋动心 , 只要不是想选择的岗位 , 邱秋一律拒绝了 。 面试的过程之所以一直很顺利 , 在她看来 , 这与她自始至终目标都很清晰有关 。 找现在的工作时 , 她仅仅面试了一轮 , 用人单位就已经有了签约意向 , 岗位当场就定了下来 。 她的整个求职生涯也按照她最初的目标一直“顺”到了现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