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大城市买房依然是目前最靠谱的保值手段( 二 )

话说邓公一生中 , 有过两次著名的南下 , 一次是1984年 , 一次是1992年 。

这两次南巡 , 对中国经济的风向变动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1984年是一个全民经商的年份 , 是一个争相注册公司的年份 。

在这样的年份里 , 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 , 我们都下海吧 , 当年最流行的段子:“手术刀不如剃头刀 , 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 ”

当年《中国青年报》做了一项调查 , 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名前三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 , 而排名最后的是科学家、医生、教师 。

赚钱、赚钱、除了赚钱 , 人们似乎不需要想别的什么了 。

但有些人生来就与别人不一样 , 比如王石 , 他一开始就有着远大的抱负 。

1984年9月23日 , 在邓公离开广东后的做向外国投资者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重大决定 , 并说出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批示之后 , 不久前还忙碌着倒卖玉米的年轻人王石 , 迅速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 , 利用特区的政策优势赚取“倒爷”手中的外汇兑换差价 , 随着内地对特区进口商品的需求迅速扩大 , 王石很快淘到了第一桶金 , 此后一路风雨走来 , 1984年9月23日 , 万科在深圳成立 , 带领自己的团队大举进军房地产 , 最后终于造就了中国最成功的地产企业——万科集团 。

那时 , 孙宏斌还在读清华 , 吴亚军进了重庆一家国营仪表厂;宋卫平在杭州舟山党校的老师;潘石屹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 捧起了铁饭碗;25岁的冯仑刚获得法学硕士并留校当了老师 , 他后来去了中宣部 , 又进了体改委 , 循着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前进;许家印还在舞阳钢铁公司研究生产管理 。

谁曾想到 , 这些人 , 都是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如果把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广州城建、浙江广厦、华发股份、天鸿集团、宋都集团……放在一起 , 你会发现这些房地产企业都出现在1984年 。

这一年 , 房地产作为一个行业 , 正是被命名 。

这一年 , 房地产公司从政企不分的混血儿过渡到完全企业化 。

如果非要用一段话来形容1984年 , 吴晓波老师《激荡三十年》中有句话写得很准确: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 , 万物肆意生长 , 尘埃与曙光升腾 , 江河汇聚成川 , 无名山丘崛起为峰 , 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 ”

02

1987年 , 地产江湖迎来了全中国的首块土地拍卖 , 当人们重新审视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脉络里 , 也将中国楼市起点的坐标 , 定位到了1987这一年的这一场并不起眼的土地拍卖会上 。

当时《人民日报》的头条是这么写的:这是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的空前壮举 , 也标志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 也是这一年 , 在房地产正式命名 。

4个月后 , 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改 , 修改的内容是:

“将宪法中禁止出租土地的规定删去 , 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 ”

紧接着《土地管理法》也进行了修改土地禁锢终于完全放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