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背后的男人( 三 )
值得注意的是 , 王剑川在组织架构调整中成为产品最高负责人 , 向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汇报 。 据内部人士称 , 由于王剑川是外来人 , 没有顾虑杀伐决断上比较干脆 。
这么看来 , 宿华虽然走向战略层面 , 但仍为程一笑留下了干将 。
从开疆拓土到精耕细作
为何选在这个时间点进行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 , 或许与快手本身的运转分不开 。

文章图片
图4/4
翻过2020年 , 快手日活及月活数据小幅增长后开始出现下跌 , 虽然每位日活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由去年四季度末的89.9分钟增长至106.9分钟 。 但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来讲 , 用户数量代表生命线 , 当用户基数开始稳固甚至负增长时 , 往往不是什么好兆头 。
另一边 , 抖音早已突破6亿日活 , 快手却始终在3亿日活的边缘徘徊 。
虽然从组织上 , 快手进行了不断地调整 , 但无论是宿华还是程一笑骨子里都是技术产品导向 , 他们更愿意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力量去改变互联网 。
2010年往后 , 中国互联网创业处于一个集中爆发阶段 , 不少社区偏向运营导向 。 在2014年之前算法推荐并不是一个常态 , 需要运营人员来维持社区氛围 , 而快手却没有运营 。
2013年 , 在投资人强制要求下宿华招来一个运营 , 不过当运营申请资金举办抢票、抢手机等运营活动时 , 被宿华一口回绝 , 并认为运营没用 , 很快快手唯一的运营也“名存实亡” 。
早期的快手推荐机制为通用推荐 , 也就是榜单制 , 按评论、分享、转发等数据进行权重高低的排序 , 直到宿华加入 , 才带来所谓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 。 不过宿华依然认同了程一笑普惠的原则 , 照顾长尾内容 , 这就导致快手商业化一直较慢 。
根据快手招股书显示 , 2017年至2019年快手营收几乎全靠直播拉动 , 三年分别占比为95.3%、91.7%、80.4% 。
早期的快手略显“佛系” , 2017年以前没有做过广告 , 7000万DAU全靠自然增长 , 这也快手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 。 但直到抖音崛起 , 内部才开始焦虑的情绪才蔓延开来 。
在赛道初期确实可以这么玩 , 与市场增量相比几千万的DAU确实不足为奇 。 而如今抖音与快手用户依然占满整个短视频赛道 , 要想获取增量 , 必须要从对方口中夺食 , 游戏难度提升 , 任何决策也得承担巨大的风险 , 双头制明显也不适合快手的发展 。
不过细看这次调整 , 当了八年CEO的宿华更像是完成了自己的开荒使命 , 对于志同道合的程一笑来说 , 考验精细化运营的时期他又能带领快手走向新高吗?
【宿华背后的男人】(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