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周后 , 2016年12月20日 , 沃尔沃宣布通过最新发行的优先股 , 从瑞典投资者中获得了50亿瑞典克朗(5.32亿美元)的资本 。 沃尔沃声明 , “此次公开募股意味着沃尔沃向着长期的上市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 ”
2018年5月 , 有消息称吉利已选择花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作为沃尔沃IPO的顾问公司 , 称沃尔沃的市值约在16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 , 吉利和沃尔沃已在瑞典和香港召开过会议 , 讨论在瑞典和香港进行双重上市 。
但是 , 沃尔沃再次否认了上市说法 。 2018年9月 , 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 , “目前的市场环境无法确保股票上市后沃尔沃会有出色表现 , 公司需要在市场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上市 。 ”
有观点认为是投资者对沃尔沃的估值低于吉利内部预期 , 此外沃尔沃也需要加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于是 , 另一种对接资本市场的方案被提出来 。 2020年2月 , 沃尔沃和吉利宣布正在筹划进行业务整合 , 组建成为一个更大的全球公司 , 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 , 也不排除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
2020年4月 ,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就表示 , 双方希望能以更紧密的方式合作起来 , 并能够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 , 特别是在吉利影响力较大的亚太资本市场和沃尔沃影响力比较大的欧美资本市场 。
但一年后 , 双方又否定了这一方案 。 2021年2月 , 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布将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基础上 , 发挥协同效应 。 也就是说 , 两家公司不会真正实现合并 。
其原因和沃尔沃的上市、估值有关 。 在关于此次合并的发布会上 ,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向媒体表示 , 很多投资者此前都非常担心 , 如果按照大家以往所想的两家公司股权上进行合并至一家上市公司 , 那么势必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对沃尔沃如何估值?基于这样的估值 , 上市公司将付出什么代价?上市公司会不会有更大的压力?现有股东的股份稀释方案能不能得到非常合理的安排?
对于吉利和沃尔沃来说 , 合并成一家大公司连接资本市场的想法落了空 , 双方各自的上市之路还要继续 。
吉利汽车瞄准了科创板 。 2020年6月 , 吉利汽车正式对外宣布拟在科创板上市 。 一年后 , 2021年6月吉利汽车又宣布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 。
沃尔沃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极星(Polestar)盯上了纳斯达克 。 2021年9月 , 极星宣布拟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进行合并上市 , 合并后企业估值约为200亿美元 。 该交易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
值得关注的是 , 极星的估值接近沃尔沃的市值 。 可以看出 , 资本市场愿意给电动、智能化品牌更多溢价空间 , 李书福认为 , 极星项目“取得了很大成功” 。
上市后的新征程
早在2017年 , 沃尔沃就提出了全面电气化战略 。 极星也在这一年正式成为沃尔沃旗下高性能豪华电动独立品牌 。
极星被看作是是沃尔沃和吉利在电气化方面不断引领创新的一个突破点 。 接受媒体采访时 , 李书福把极星品牌定义为新造车势力 , 并且他决定极星的车不出现沃尔沃的LOGO , 希望极星能区别于沃尔沃 。
但目前来看Polestar的销量并不理想 , 售价高达145万元的Polestar 1无法贡献更多销量 , 走量车型Polestar 2也数据惨淡 , 2020年销量仅为365辆 。 有观点认为 , 极星与沃尔沃“一脉相承”是其销量表现不佳的一大原因 , 理念与设计跟沃尔沃颇为相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