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数据对比下 , 联想何来自信去提交招股书?

文章图片
图5/9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相比A股多达数年的审核进程 , 从提交招股书开始 , 科创板审核时间不超过3个月 。 这次联想IPO中间只经历了一个工作日 , 所以网友们戏称联想科创板上市“一日游” 。
对于主动终止科创板上市 , 联想集团也给出了理由 , 原因是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度 , 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 。 同时 , 审慎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 , 才决定主动撤回申请 。
吃尽大国红利之后
联想的致命弱点在于 , 技术含金量不高 , 原因来自其发展模式 。
拿与联想模式截然不同的华为做个比较 。
华为的成功 , 在于它成长的路径和中国多数同类IT企业的不同 , 长期以来其营收都以海外市场为主 。 在2017年 , 公司的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收入五五分成 , 而在几年前的高峰时期 , 海外市场这一数字一度高达七成 。

文章图片
图6/9
华为P50
海外市场为主 , 意味着华为没有母国市场的保护 , 而是必须在技术上 , 与亚非拉 , 以及欧洲市场和对手进行拳拳到肉的搏斗 , 才能杀出血路 。 但反过来 , 这种竞争的环境也让华为必须“本事过硬”、“服务过硬” 。
企业的竞争力 , 就是这么来的 。
而联想是依靠大国市场环境带来的人口红利 , 迅速抓住了行业红利 。 它选择的不是技术拼杀之路 , 而是纯粹“贸易”模式 。 联想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组织生产降成本 , 如何掌控最优质的渠道 。
毕竟 , 与搞原创研发相比 , 快速吃尽“大国红利”占领市场 , 在当时看来容易赚钱得多 。
1994年 , 当时联想公司的两大核心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在公司的发展路线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 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 , 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 , 也就是“技工贸”路线 。

文章图片
图7/9
前任联想控股名誉董事长柳传志
而总裁柳传志主张“贸工技”路线 , 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 , 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 。
倪光南要在上海建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 柳传志否决了这个提议 。 他当时说 , 联想是企业不是研究所 , 不具备做这件事的条件 。
多年后倪光南对外透露 , 以上的话是柳传志在10年里面第一次向他说“不” , 而且是以便条的方式 。
也许是被当时困难的途径迷惑 , 联想最终选择了那条容易走的路 。 1995年6月 , 联想董事会免去了倪光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 。
倪光南出局后 , 后来的联想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发挥得很好 , 攻城略地 , 抢占市场份额 , 成为了全球销量第一的PC霸主 。

文章图片
图8/9
联想武汉装机厂
但在IT硬件终端“移动终端化”的今天 , 联想逐渐沦为了一家被质疑为“衰落”的企业 。
联想并没有能够在智能手机业务上复制其PC时代的荣光 , 随之而来的是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的崛起 。
而它选择的“贸工技”路线 , 也只停留在了“贸”的阶段 , 没有什么核心技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