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经理人袁春加盟弘阳地产,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明星经理人袁春加盟弘阳地产,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明星经理人袁春加盟弘阳地产 , 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multi_version":false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历时3个月 , 明星地产经理人袁春自京转沪的职业变动终于落下帷幕 。

没有意外 , 袁春沪上之行的目的地并非最早传出的旭辉 , 而是近期刚浮出水面不久的弘阳 。

履历亮眼

10月31日 , 弘阳选择在袁春正式入职的第一天 , 以公告形式官宣了这一消息——“袁春获委任为集团的联席总裁 , 自2019年10月31日起生效 。 袁春主要负责协助公司行政总裁有关集团营运及营销管理的工作” 。

作为圈内的明星经理人 , 袁春的履历可谓亮眼 , 其职业生涯的主要经历来自于中海和龙湖 。

袁春毕业后便加入了中海地产 , 历时14年 , 辗转三地 , 先后担任中海地产上海公司工程师、项目经理 , 中海地产中山公司副总经理 , 中海地产青岛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

2010年 , 袁春离开中海加入龙湖 , 最早接手龙湖杭州区域 。 凭借出色的营销和团队管理能力 , 袁春不仅当年就带领杭州龙湖实现了业绩大幅提升 , 更是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将杭州龙湖的销售额带到了集团第三 , 仅次于重庆和北京两个大本营 。

2014年 , 袁春接替离职的秦力洪 , 任龙湖副总裁兼品牌及营销部总经理 , 随后三年 , 龙湖实现500亿元到1500亿元的爆发式发展 。

2017年 , 一度被传言为CEO“准接班人”的袁春选择告别龙湖 , 行业内较为普遍的看法为 , 袁春需要一个更大的授权来施展其个人抱负 , 而CEO邵明晓尚有五年任期 , 对于年富力强的袁春而言“五年太久 , 只争朝夕” 。

于是2017年底 , 袁春离开龙湖 , 转而加入鸿坤地产 , 因为其出色的履历和强劲的个人能力一度让市场对于鸿坤的未来充满期待 。 然而 , 双方的蜜月期并没有维持多久 , 今年8月 , 袁春从鸿坤离职 。

弘阳困境

袁春加盟后 , 弘阳的职业经理人天团再次扩军 。 去年上市时 , 弘阳曾开展过一波“挖人大战” , 3月时高调举办的一场9位高管集体入职仪式让这家偏安一隅的区域房企收获了不少关注 。 这些空降弘阳的高管背景中 , 相似之处为皆来自“新千亿”房企 , 显而易见 , 刚刚进入行业百强的弘阳想复制这些房企新势力的成长路径 。

2017年时 , 弘阳集团董事长曾焕沙提出“2020战略” , 表示要在2020年完成千亿目标 。

2018年 , 弘阳完成了473.4亿元的销售额 。 2019年 , 其将业绩目标定为600亿元 , 增长26% , 跨越并不大 , 截至9月底 , 弘阳实现销售额437.59亿元 , 完成全年目标的72.9% 。

与此同时 , 上市一年多来 , 弘阳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 即便低价入市 , 股价在上市最初的两日迅速被拉升至2.57港元之后便长期徘徊于发行价2.28港元左右 。 同时 , 其市盈率、市销率、市现率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截至10月31日 , 弘阳地产报收2.49港元 , 下跌1.97% , 市值82.67亿港元 。

这一体量显然落后同梯队的其他房企 , 与其规模相当的宝龙地产、保利置业、中骏集团的总市值分别为207亿港元、103亿港元和158亿港元 。

拥有一众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弘阳为何交不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有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 , 因为基础太弱 。 其坦言 , 弘阳的项目多为合作开发 , 权益占比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此前为了上市扩大土储导致项目良莠不齐 , 利润表现不佳 。

上市前的2015-2017年 , 弘阳的营收分别为53.77亿元、87.75亿元、61.4亿元 , 与之对应的净利润为13.29亿元、9.31亿元、11.95亿元 , 可见虽然营收大幅上涨 , 净利润却下滑显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