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风水罗盘 风水罗盘支架大全


被中香炉是中国古代用于点燃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 。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同心圆环(也有三层的) 。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 。用同样方式,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 。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 。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壳如何滚转,炉体总是保持水平状态,不会把点燃的香灰洒在被褥上 。
被中香炉的记载,最早见于《西京雜記》 。它是晋代葛洪 (281-341) 托东汉刘歆(前53-后23)之名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其中有一段記載说:“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臥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風,其法後绝,至缓始更為之 。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 。”这里提到的能工巧匠丁缓,他书未见 。从这段记载中,可见被中香炉早就有之,只是失传后由他重新制作出现 。

专用风水罗盘 风水罗盘支架大全

文章插图
图1 被中香炉
在汉代文人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的《美人赋》中,有“金鉔熏香,黼帐低垂”的句子,据宋代学者章樵注解,“砸音匝,香球,衽席间可旋转者”,可见被中香炉在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就已经有了 。
到唐宋以后的文人著作中,提到被中香炉的,就相当多了 。例如唐代词人温庭筠,在一首《更漏子》词中有:“垂翠幙,结同心,待郎熏繡衾 。”牛嶠的《浣溪沙》中有:“枕障熏爐隔繡幃 。”他在《菩薩蠻》中又写道:“熏爐蒙翠被,繡帳鴛鴦睡 。”而韋莊的《天仙子》中說到:“繡衾香冷懶重熏 。”
明代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十二中述:“今镀金香毬,如渾天仪然,其中三层关棙,轻重适均,圆转不已,置之被中,而火不复无,其外花卉玲瓏,而篆煙四出 。”
从晋代《西京杂记》和明代《留青日记》的描写,以及考古得到的实物,我们知道,被中香炉的构造关键在于它的外层无论怎样旋转,内层的炉子“常平” 。于是,在外壳沿三个方向旋转时,内层炉子由于自重能够保持在空间位相不变,所以一般来说,内层与外层之间有三个自由度 。其实对于熏被褥来说,外层在被褥之间,随便怎样转动,只要求内层炉子保持水平,而炉身绕铅锤线转动并不影响使用,所以有的炉子只有两层环 。即,作为被中香炉来说,内层与外层之间有两个自由度也就够用了 。这就是,为什么被中香炉的实物,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道理 。
把一个物体固定在基座上,无论基座怎样旋转,要求物体的方向不会变动 。这就是被中香炉最本质的功能 。这种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应用 。这种支架称为万向支架,也称常平支架 。
西方最早提到常平支架的,是意大利学者卡丹 (Girolamo Cardano, 1501-1576) 。他是一位医生、物理学家、数学家,并且在哲学、音乐和机械方面也有重要的工作 。他在机械方面最出名的工作,就是最早给出了万向支架的设计 。所以西方人把常平支架叫做卡丹悬吊 (Cardan’s Suspension) 或者成为卡丹环 。
在提到万向支架的应用方面,最早的工作是1629年在罗马以拉丁文出版的一本《机械》(Le Machine) 的著作,作者焦瓦尼 (Branca Giovanni) 是一位卓越的意大利工程师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利用蒸汽推动叶片的蒸汽涡轮机的设计 。这种构思继续发展,就产生后来实现的汽轮机和涡轮机 。也是在这本书里,他提出利用万向支架来减轻车辆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的震动,以便运送病人 。图2就是该书的一幅插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