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大为院士:内卷导致科研短平快,勿简单替人“抬轿子”( 四 )


勿简单“抬轿子”
在马大为看来 , 科研“内卷”的破局方法是分类改革 , 把基础研究交给精英 , 把应用研究交给市场 。
“国家应该满足一部分精干人员从事基础研究所需要的经费 , 假如他们基本上不为生活和科研经费发愁 , 他们的研究品位自然会高一点 , 就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更有价值 , 更有探索性的基础研究 。 另外一方面 , 我们也有很多科研人员号称在做应用研究 , 但实际上他的应用研究很难跟市场接轨 。 ”因此需要把应用研究交给市场去引导 , 让市场检验创新和实用的程度 。
同样 , 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不同种类的人才放在中心位置 , 并非每个高校都适合进行基础研究 。 “有的大学可能连研究条件都没有 , 但想着我们招了一批博士做教师 , 就要创造条件去做基础研究 , 又开始买设备 , 然后再去招研究生 , 去申请新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 相当于又摊了一个新大饼 。 ”
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 , 马大为告诫 , 科研不应扎堆凑热闹 。 即使扎堆凑热闹 , 也不要“简单地抬轿子” , 而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 做到一定的深度 ,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 。
另一个很多人缺乏勇气去挑战的科研方向是“完全独辟蹊径” , “要想哪些领域是重要的 , 哪些问题还没解决 , 通过自己的努力 , 有可能在5年10年后开辟一个新领域 。 ”
“做科研 , 可以说95%以上的时间是失败的 。 ”但马大为认为 , 失败是一个好机会 , 能让人了解失败的原因 , 分析并解决问题 。 “我们要鼓励大家去探索无人区 。 现在很多科研人员就做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容易做出来的东西 , 但现在国家已经到了一定要做原创、探索无人区的时候了 。 ”
马大为在博士后阶段所学的复杂天然产物合成和药物化学本质上是要通过一步步反应 ,将一个简单分子一点点拼成复杂、有功能的分子 。
回国后 , 他也带领团队进行了很多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分子的合成研究 。 例如 , 为抗癌药曲贝替定找到了一种迄今为止最简便的合成路线 。 这一抗癌药由于结构复杂 , 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合成的两个抗癌药物分子之一 。 采用新路线后 , 原先40多个合成步骤现在仅需26个 , 这意味着药物制备成本可大大降低 。
专访马大为院士:内卷导致科研短平快,勿简单替人“抬轿子”
文章图片

目前除了探寻第三代配体 , 马大为团队还在研究天然产物 。 “天然产物过去被变成新药的机会还蛮多的 , 就像青蒿素也是一个天然产物 。 ”他认为 , 如果能掌握天然产物产生生物活性的机理 , 就能为药物研发提供很多重要线索 。 “现在难度还是蛮大的 , 研究起来确实比较困难 , 但也是我们想做的一件事 。 ”
“匹兹堡所在的美东地区 , 做有机合成这个行当的有个传统要求 , 就是工作强度非常大 , 每天干12小时 , 每周干6天甚至7天是很多实验室的硬规定 。 ”他把这样的传统也带了回来 , “人家已经那么先进了 , 还这么努力地干活 , 你要想赶超人家的话 , 连这个都赶不上肯定不行 。 ”
【专访马大为院士:内卷导致科研短平快,勿简单替人“抬轿子”】如今的马大为 , 只要不出差 , 几乎仍旧每天花10-12小时扑在办公室看资料 。 “这也是一种爱好 , 不去看看好像心里着急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