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最近几年 , 数字化技术给消费互联网行业带来深刻的改变 , 不仅提高了商品流转过程的整体效率 , 也改变着千行万业 。 一个值得注意的领域是 , 为2B企业提供精准拓客、智能机器人触达等功能的智能销售工具也应运而生 。
在海外市场中 , 2020年6月 , Zoominfo在美股上市 , 总市值稳定在160亿美金 , 成为B2B智能营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 证明了这个赛道的潜力价值 。
国内市场中 , 在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的赋能下 , 智能营销成为许多2B中小企业获客筛客、降本增效的利器 , 也让智能营销成为投资者青睐的一条赛道 。
像很多先进的新技术一样 , 一旦被市场认可后 , 就会有一些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商家为了争抢红利而不惜搅乱市场 , 或者借助高科技概念取得投资 。 比如P2P , 区块链等都曾发生过此类现象 , 而智能销售可能也正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
以次充好的“智能营销”无异于“智能陷阱”?
消费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 , 一大批新品牌已经成长起来 , 与此同时 , 流量红利逐渐消失 , 流量成本提高 。 另一方面 , 随着《数据安全法》的施行 , 用户数据安全意识的提高 , 基于大数据、客户画像的智能营销行业正走向合规化 。
大环境的改变 , 一方面对很多小微企业而言 , 营销ROI变高 , 意味着其市场拓展的难度增加 , 生存压力变大 。 线上营销成为主流的今天 , 流量尽管贵 , 但对很多企业不可或缺 ,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流量焦虑亟需解决 。
另一方面也考验着很多SaaS厂商的技术实力 , 比如对大数据的搜集、清洗、分类等的能力 , 这是智能营销的底层技术 。
于是导致市场上专业的、合规的智能营销服务供应不够充足 , 而一种商品或服务如果在市场上长时间供不应求 , 往往可能会出现以次充好的劣质品 。 比如 , 部分SaaS厂商为了追逐利益 , 可能对营销效果进行夸大宣传 。
文章图片
近日 , 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报道了大数据智能营销行业内的商业纠纷 。 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人员采访的张女士 , 是在江苏省苏州市经营电子通信产品销售的企业主 , 其购买和使用智能销售平台励销云的营销服务后 , 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
据张女士向中国城市报采访人员反映 , 励销云广告宣传中有这样的描述 , “使用励销电话机器人 , 利润率能提高300%以上 , 销售业绩达到同等销售人员的268% 。 ”
张女士同时还向采访人员表示 , 在发现实际销售效果不如传统营销方式后 , 她联系了售后专员 , 励销云方面给出的进一步解决办法是“调整企业筛选条件” , 但一段时间后 , “无论是拨打率还是接通率依旧没有明显提升 。 ”
对于张女士的质疑 , 励销云工作人员向中国城市报采访人员解释 , “合同上并没出现客户投诉时提到的目标条件 。 如果产品不符合预期可以协调退款 , 但客户提出的退一赔三要求没有道理 , 我们也无法接受 。 ”目前这场纠纷中的双方都坚持自己观点 , 接下来有可能会走法律程序 。
从这场商业纠纷中可以发现 , 企业流量焦虑之下 , 部分SaaS商家可能在宣传效果上夸大 , 而后在合同中的承诺相对保守 , 像张女士一样对智能销售有迫切需求的企业主就容易被误导 , 进而导致以上纠纷 。
对中小2B企业来说 , 线上拓客成为主流渠道 , 选择一家技术实力扎实、服务态度友好的智能营销供应商 , 对轻松拓客、实现业绩提升有很大帮助 。 反之 , 如果碰到夸大效果、不负责任的供应商 , 对小微企业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