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运载火箭整体成形箱底超长贮箱研制成功】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张建林)近日 , 我国新型运载火箭一级液氧箱静力件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成功合零 , 该贮箱箱底采用旋压技术整体成形 , 直径达3.8米 , 为国内最大整体成形箱底 , 现已通过相关试验考核 , 标志八院初步具备整体旋压箱底工程化应用能力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该贮箱总长度达21米 , 是目前国内最长的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之一 , 贮箱成功合零 , 也标志着新型运载火箭结构研制完成里程碑式节点 。
箱底作为运载火箭贮箱的关键构件 , 国内普遍采用“分块成形+拼焊”的方法加工 。 瞄准新型运载火箭结构高可靠性、轻量化、快捷制造的需求 , 在贮箱研制中 , 800所采用整体旋压箱底替代原有瓜瓣拼焊结构箱底 。 整体旋压箱底犹如一个薄薄的“大碗” , 不仅尺寸大(直径3.8米、高度约1.2米)、壁厚小(最小壁厚2至3毫米) , 而且加工精度要求极高 。
文章图片
国内最大运载火箭整体成形箱底超长贮箱 。 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以型号需求为牵引 , 历经一年多的跨专业协同攻关 , 800所突破掌握了大直径整体箱底精密旋压成形、热处理形性协同控制、型面精密机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 , 研制了国内最大直径的整体成形箱底 , 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 , 实现了在新型运载火箭上的应用 , 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 。
相比于原有拼焊结构箱底 , 整体旋压箱底消除了“一环八纵”9条主焊缝 , 单个箱底减少焊缝16.5米 , 相比原来减少约60% , 进一步提高了贮箱箱底的制造精度和可靠性 。 同时 , 箱底制造工序由原来的23道缩减为11道 , 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以上、劳动强度降低40%以上 。
占火箭结构重量60%以上的贮箱 , 堪称是火箭身上的“大块头”部件 。 新型运载火箭一级液氧箱长达21米 , 为目前国内最长的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之一 。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及效率 , 800所全面优化贮箱制造工艺方案 。 比如 , 通过设计工艺协同、合并零件种类、相似零件通用化 , 减少零件种类约20%、工装投入约30% , 提高产品研制效率;针对贮箱端框对接孔数量、种类较多的问题 , 设计可组合柔性钻模 , 降低工装投入 , 提高生产效率 , 解决了多型端框铆接、制孔的问题;优化贮箱装焊工装 , 进一步提高焊接的一次合格率等 。
至此 , 800所在前期成功研制5米级长筒段的基础上 , 又掌握了大直径箱底整体成形技术 , 运载火箭结构制造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建林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