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地产强国”标签,未来租房或许比买房好,年轻人要会选择( 二 )

面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 国家的一切行为已经明确表示了态度:撕掉“地产强国”的标签 , 经济发展回归实体拉动的合理发展模式 , 确实是当务之急——7.30国家一锤定音:不会再把房地产行业作为短期长久刺激经济的手段 , 释放信号明确 , 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 房地产急需时间消化 , 不能再过度发展 , 未来还是会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 。

或者说 , 正是因为有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存在 , 在催生房地产快速做出改变 。 对此 , 国家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短期调控压制商品房市场 , 中期发力租赁、保障市场 , 长期建立全地产链条的长效机制 , 多管齐下 , 多措并举 , 从而达到以时间换空间 , 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格局 , 房住不炒 , 回归住房居住属性 , 达到人人有房住的最终目标 。

楼市调控方面 , 其实大家都有目共睹 , 这一轮的调控绝非儿戏 , 两年多时间 , 各种大大小小的政策祭出累计超千条 , 涉及城市200+ , 无论持久度还是广泛度都前所未有 , 结结实实地让“经验主义者”吃了大亏——但凡豪赌调控短期松绑的开发商和投资客 , 都被狠狠打脸 , 被现实教训了一番 。

进入2019年 , 情况逆转更烈 , 四大一线城市量价齐跌 , 房价只涨不跌神话彻底粉碎;二三线城市基本遏制住了涨幅 , 现在都在横盘震荡 , 有价无市成常态;只剩下一些三四线城市还在蹦跶 , 但棚改、信贷等方面政策的调整 , 也预示着这些城市的好日子即将到头 。

马云的“葱价房”没用八年就已实现 , 鹤岗、乳山、玉门、阜新、辽源、广元、伊春等地房子一文不值现象摆在所有人面前 。

调控重压之下 , 地产投资逻辑悄然生变:楼市狂欢盛宴正在成为过去时 , 理性、冷静的心态逐渐取代盲目、狂热心态成为市场的主流 。 地产行业整体发展也在从高速向高质量过渡 , 地产高杠杆现象更是得到全面化解 , 资金开始脱虚向实 , 炒房投机渐次离场 。

租赁、保障市场方面 , 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 , 单靠商品房市场是很难实现的 。 多主体供给 , 多渠道保障 ,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 是国家早就定下的新时期地产发展结构 。

租赁和保障市场一直是我们欠缺的 , 所以这两年多伴随着“房住不炒”的调控 , 也在紧锣密鼓加快布局 。 目前 , 上海、深圳、南京、济南等18个热点城市都已经加快了共有产权或者长租公寓的试点以及推进;另外 , 广州、山东等城市也在试点租购同权政策;新的土地管理法 , 亦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 , 建共有产权房等 。

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大量的房源供给到市场 , 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需要 , 各类人群以自身经济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 买不起可以共有产权 , 再不济 , 租房也可以啊 。

对此 ,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近日接受采访时就直言不讳表示 , 中国人买房年龄偏低 , 购买第一套房的平均年龄仅27岁 , 而美国平均年龄是38岁 。 他认为这种情况未来会发生巨变 , 今后中国房地产会由住宅市场逐步转到租赁市场 , 国家鼓励租赁 , 年轻人会体面的找到不买房的理由 , “可以不被丈母娘逼着走了” , 赶紧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 年轻人没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 更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

更重要的是 , 今天的地产市场正在从买卖关系变成服务关系 , 买卖关系是希望卖得更多 , 而服务关系则更加关注人的体验与感受 。 过去十几年房地产处于疯狂上涨时期 , 也就是高速度发展期 , 国人顶多算是住上了房子 , 改善了部分居住环境 , 但远远达不到欧洲发达国家的居住宜居水平 , 未来房地产是拼内力的时代 , 造房技术和服务态度尤为重要 , 二者缺一不可 。 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速度不会太快 。

建立全地产链条的长效机制方面 , 也一直在稳步推进 , 其中最被国人所高度关注的就是房地产税的完善和出台 。 现在官方给出的明确答案是 , 房地产税一定会出 , 只是具体推出时间表未定 。 但也有消息指出 , 现在已经到法案审议阶段 , 具体推出可能最多只有三年时间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