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修复让银幕佳作旧貌换新颜( 二 )


“我们都知道《红高粱》肯定整体是一个偏红色色调 , 但是它到底红到什么程度 , 红到什么样效果 , 没人说得清 。 ”电影修复师孙帆说 , 他们请来了《红高粱》摄影指导顾长卫 , 他看完修复师们的调色后说:“你这个还不够特别 , 我们想要那种黄昏调 , 很暖很红的感觉 。 ”在主创的建议下 , 修复工作得到了最精准的参照 。
修复《那山那人那狗》时 , 该片导演霍建起也来了 , 他说 , 片中有一段石板路的镜头 , 当时他想拍出湖南湿漉漉的感觉 , 然而拍摄时正值酷暑 , 洒水车又上不了拍摄地所在的山区 , 最后只能用人工挑水 , 泼到石板路上 , 然而效果仍然不理想 , 这个镜头也一直成为他心中的遗憾 。 但如今依靠修复技术 , 修复师们通过调色和特效 , 满足了霍建起当年“湿漉漉”的愿望 。 孙帆说 , 弥补遗憾 , 或者说让影片更加完善 , 也是影片修复的作用之一 。
电影修复师胡晓彬刚接手《祝福》修复工作时 , 原片未调色的画面让他大感惊喜 , 因为这部影片的胶片保存得比较好 , 画面很是鲜艳 。 “修《祝福》之前我修了《林家铺子》 , 这两部影片的摄影和美术是同一批人 , 风格非常接近 , 我就想 , 颜色会不会也很接近 , 但实际上并不是 。 ”
胡晓彬和同事找来了《祝福》导演桑弧的导演阐述和摄影指导钱江的摄影阐述 , 发现主创开篇就强调 , 本片虽然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 但因为是悲剧 , 不宜绚丽夺目 , 而是一种淡彩色的味道 。 这一下就给修复定下了基调 , 修复师们便按照主创的原意 , 将影片一点点调成冷冷的色调 。
“其实电影修复跟故宫里修文物是一个概念 , 不可能做旧 , 更不可能创新 , 而是一种精准还原 , 无论什么颜色 , 都有依据 。 我们的每一部影片修复 , 都是对一个经典的还原和保护 。 ”电影修复师王峥说 。
修复不能画蛇添足
声音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 , 除了修复画面 , 修复师们也会对影片声音展开修复 。 限于当年的技术条件 , 很多老电影都是单声道 , 但在今天技术的辅助下 , 可以上升到5.1声道 , 实现饱满的环绕音效果 。
“过去的一些老电影没什么声音效果 , 我们在修复的过程中就可以做一些拟音 , 加上一些效果音 。 ”黎涛介绍 , “比如《女篮五号》 , 原片里脚步声、拍球投篮的声音、现场观众的声音都没有 , 我们就找到拟音团队 , 去专门的录音棚用专业道具做拟音 , 然后添加到影片中 。 还有《上甘岭》里的飞机声、炮声 , 原本听起来都是从观众前面发出来的 , 我们经过处理之后 , 能做出感觉飞机从头上飞过去的声音 。 ”
【电影修复让银幕佳作旧貌换新颜】不过 , 有时候声音也不是越多越好 。 修复《永不消逝的电波》时 , 拟音团队一开始给影片加了很多声音 , 比如狗叫声、鸟叫声 , 听起来声音是丰富多了、饱满多了 , 但细想却经不起推敲 。 “比如反派正在屋里商量怎么迫害主角时 , 边上突然传来鸟叫声 , 这就有点出戏 。 而且这个故事发生在城市 , 有太多动物的声音也不符合实际 。 ”黎涛说 , 这些不太恰当的声音最后都去掉了 。 “电影修复必须得是‘细节控’ , 一是要深入了解修复的电影 , 二是每一处细节都要细致严谨 , 不能马虎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