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沉下去,质量升起来(消费视窗·走近下沉市场(下))( 三 )
“下沉市场最需要协同监管、综合监管 。 ”洪涛说 , 小业主最怕是“天天有人来 , 而且是不同的部门 , 为同一问题来” , 应探索数字监管新模式 , 促进监管提质增效 , 创造良好的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的营商环境 。
平台与商家等经营者要树立“用户第一”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我们对供应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 发生客诉 , 优先保证消费者权益 , 严格处理投诉较多的供应商 , 直至清退 。 ”淡焦成认为 , 平台方应加强自我治理 , 发挥信用惩戒机制作用 , 逐步建立起“黑名单”制度 , 提高造假成本 , 实现产品可溯源 , 多措并举保障消费者权益 。
“平台之间的协同是解决下沉市场消费安全的重要抓手 。 ”孙沁认为 , 各大电商平台消除歧视与偏见 , 建立联动打假机制 , 通过共享售假商家信息、建立售假商家“黑名单”库、互通“问题生产经营者”信息等方式 , 一同从根源上铲除影响消费安全的土壤 。
发挥好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 。 中消协副秘书长董祝礼认为 , 要强化消费者协会组织作用 , 作为消费者撑腰的“娘家人” , 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更多支援和帮助 , 对维权过程进行跟踪和指导 , 并督促企业给予先行赔付或补偿消费者 , 加快维权处理过程 , 减轻消费者负担 。
商务部研究报告显示:
下沉市场更注重个性化消费(延伸阅读)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下沉市场发展与电商平台价值研究》报告显示 ,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均收入的增长 , 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将稳步提升 , 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
目前 , 80、90后是下沉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 , 与以往集中式消费不同的是 , 他们更注重个性化消费 , 更容易接受新品牌、新品类 , 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理念更加突出 。 规模庞大、特质迥异、层次丰富的下沉市场 , 对商业生态提出了新要求 , 只有不断创新供给 , 才能更好满足新市场涌动的新需求 。
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 电商等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发布新品、打造爆款、出台新国货计划、跨境电商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 更好地满足下沉市场消费群体对优质优价商品的需求 。 同时 , 基于用户消费习惯、内容标签和兴趣偏好等形成用户画像 , 更有针对性地围绕下沉市场主力消费需求打造新的品牌 , 从而激发创造新的需求 。
全面升级消费体验 。 消费升级背景下 , 消费者对品质、体验和新鲜感的标准越来越高 。 市场主体要更注重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 运用技术手段升级消费体验 , 促进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向“商品+服务”型消费转型 。
持续创新消费场景 。 短视频、直播打赏和直播带货等成为新型消费场景 , 原有消费场景的物理和时间边界被逐渐拓宽或打破 , “品质+利益刺激+社交裂变”成为吸引下沉市场用户的有效路径 。 拼购、直播、短视频成为活跃下沉市场消费者、提升购买转化率的重要手段 。 (齐志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