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物流“当天达”背后,阿里、京东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追踪双11( 二 )


从几十家品牌参与 , 到几百家、几千家 , 再到上万家、十万家 , 天猫双11规模日渐增大 , 成交额和快递包裹量也在不断攀升 。
2011年 , 大规模现金补贴活动将天猫双11推上了一个小高潮 , 当年成交额达到52亿元 。 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或许不值一提 , 但在那个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兴起、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 , 无不令人震惊 。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财报 , 2011财年(2010年9月30日-2011年9月30日)营收23.45亿美元 , 约合人民币150亿元 , 同比增长80.66% 。 粗略计算 , 当年双11单日成交就占据了阿里巴巴全年营收约三分之一 。
暴涨的成交让包裹量攀升至2200余万件 , 突然爆发的包裹洪流直接击垮了“四通一达” 。 那时候 , 快递还是手写面单 , 扫码设备也没有普及 , 快递各环节大多都需要人工作业;即便包裹到了分拨中心 , 多个快递公司由于快递件过多也来不及分拣 , 最终快递在中转站甚至始发站堆积如山 。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一个词——“爆仓” 。
物流配送也是影响消费体验和决策的重要环节 , 频频“爆仓”的情况让电商公司头疼不已 。 为了在更多电商交易环节掌握主动权 , 阿里巴巴在2013年成立了菜鸟 , 并于次年5月推出公共电子面单平台 , 将快递公司与商家打通 , 实现快递寄送信息填报电子化 。
之后 , 京东、亚马逊等纷纷开始使用自己的电子面单 , 物流快递业“信息战”从此打响 。
不知不觉间 , 双11已经进入到第十三年 , 快递“爆仓”现象早已不再 , 甚至“分钟收货”都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
今年 , 阿里巴巴还在抖音开启了“快递云监工”直播 , 吸引了数百万人次观看 。 从直播画面可以看到 , 在申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 , 工作人员正在夜以继日地分拣包裹 , 但在智能分拣系统和分拣机的帮助下 , 人工作业不仅效率高 , 也丝毫不费力了 。
双11物流“当天达”背后,阿里、京东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追踪双11
文章图片

抖音“天猫发言人”(左)和“阿里巴巴”账号直播双11快递分拣
根据菜鸟数据 , 今年天猫双11活动送达10亿快递时间比去年提前了17个小时;其中 , 双11活动第一天 , 仅18个小时全国就有372城收到当日快递 , 远超去年337城 。
早些时候 , 京东也发布统计数据 , 截至10月31日22点 , 京东11.11全面开启2小时 , 全国超百万消费者已经收到京东双十一包裹 。
比拼物流“ 黑科技” 实力
快递提速背后 , 是一场物流企业仓配建设、分拣系统、智能硬件、末端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技能力 。
2003年淘宝刚建成时 , C2C的模式决定了彼时平台的快递基本都是以“点对点”模式运输 , 不仅会催生大量快递需求 , 配送效率相对也比较低 。
直到以B2C模式的京东商城出现 , 更为高效的“仓配一体”模式才得以施行 。 为了保障商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 京东提供采购、分拣和配送等一体化服务 , 将仓储布局在靠近终端消费者的地方 , 实现标品提前入仓 , 从而减少搬运次数、缩短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 实现快速履约交付 。
但仓配模式只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缩短链路、集中物流节点 , 核心是通过仓储前置的方式缩短快递送达时间 , 但能进一步挖掘优势的环节并不在干线物流网络上 , 而是仓配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 。
在京东物流自建的现代化智能物流仓中 , 目前最具代表性项目之一就是“亚洲一号” 。
据悉 , “亚洲一号”项目始于2012年 , 是京东构建的具备智能化处理能力仓库 , 最早建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二城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