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规模(图片来源:西南证券)
眼见着新兴互联网企业在本地生活领域深入布局 , 快速收割流量;红利见顶的电商平台也动起了心思 , 想要通过布局即时零售这类相对高频场景 , 带动业务增长 。
2015年 , 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正式上线;次年 , 京东到家与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合并成“达达集团” , 京东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 并于今年增持成为达达集团控股股东 。
双方合作带来的效应随着今年10月“小时购”的上线 , 逐渐显现 。 据悉 , 达达集团将京东到家的10万商家合作资源、达达快送的即时配送能力和运力 , 以及以“海博系统”为代表的实体零售数字化改造能力整体投入“小时购” , 京东平台5.3亿活跃消费者也为达达集团提供可观的业务增量 。
这也标志着京东多种供应链布局的成熟 , 对消费者需求的覆盖从211、当日达 , 拓展到了小时级、分钟级 。
不只是京东 , 早在去年6月 , 淘宝App就宣布在全国16城率先上线“小时达”服务 , 当时已有超过30万家超市、便利店、鲜花店、水果店带着逾1000万种类商品接入“小时达” 。 而在淘宝“小时达”频道内 , 集合的业务包括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鲜生、饿了么 。
同时 , 为了提高四五线消费者的网购体验 , 天猫超市通过部署前置仓 , 搭建专有的配送线路 , 也让四五线城市、乡村等下沉市场的物流得到提速 。 今年10月 , 天猫超市就宣布在全国132个四五线城市开通小时达服务 , 当日达、次日达和送货上门服务等基础服务也已覆盖全国主要区域 。 而据全天候科技了解 , 这部分“小时达”业务均由菜鸟完成 。
用菜鸟总裁助理熊伟的话说 , 菜鸟新一轮物流提速是在高速路上踩油门 , 也标志着阿里巴巴新零售按下了快进键:小时达、当日达、定时达 , 构筑了全新的城市消费需求响应网络 , 让消费者的需求可以随时随地被满足 。
零售业的变革引发了物流业态更迭 , 从点对点运输到仓配一体 , 再到即时配送 , 电商的物流布局向着产业链一步步纵深发展 , 边界不断拓展 。
这个双11 , 京东“小时购”和菜鸟“小时达”都成了平台强调服务体验、突出配送效率的宣传点 。 只是 , 在高投入、低盈利的新赛道里 , 阿里和京东如何打好持久战才是需要思考的关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