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催熟的“元宇宙”,小心一地鸡毛

新闻背景:
科技巨头进场 , 商业领袖力捧 , 顶级风投入局……毫无疑问 , 元宇宙是当下火热的科技风口之一 , 但也正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 推崇者认为 , 这是当前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 ,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站;反对者则批评 , 元宇宙纯粹是概念炒作 , 是又一个必将破裂的科技泡沫 。 双方唇枪舌剑 , 莫衷一是 。
资本催熟的“元宇宙”,小心一地鸡毛
文章图片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董劭维/摄
究竟什么是元宇宙?
目前尚无公认的权威定义 。 但简单来讲 , 这个词本源自科幻小说 , 意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 。 创造一个虚拟世界 , 让用户沉浸于其中 , 这无疑是一门好生意 。 但受限于过去的技术条件 , 要打造具备高度沉浸感的虚拟世界几乎是天方夜谭 。 而随着近年来芯片、屏幕、传感器等硬件的创新 , 元宇宙想象的实现似乎有了一定的支撑条件 。 瞄准这一契机 , 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空间的科技巨头 , 苦寻现实应用的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 需要新的概念故事进行融资的资本等等 , 都将目光瞄向了这里 , 希望在这片新“蓝海”中掘金 。 【详细】
客观来说 , “元宇宙”概念确实画了一张行业发展的“大饼” , 其将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 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 , 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 , 可能带来长期投资机会 。
反观国内被热炒的“元宇宙”概念股 , 却发现公司多为游戏软件公司 , 与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元宇宙”概念相去甚远 。 让人侧目的是 , 当A股中某上市公司表示将推出一款“元宇宙”概念游戏后 , 其股价随之大幅度拉升 。 难道国内资本对“元宇宙”概念的认识仅停留在游戏层面?【详细】
虽有美好的畅想 , 但当下的元宇宙更多还是虚火
平心而论 , 对元宇宙研究和开发的投入 , 既可以促进硬件设备的迭代创新 , 又能加速软件成果应用落地 , 更能为脑机接口等先进技术提供研究机会 , 带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但比起美好的畅想 , 当下的元宇宙更多还是虚火 。 就拿虚拟世界的“入口”——VR头盔来说 , 当前的设备从画面到操作 , 从体积到性能 , 距离科幻电影中那种无缝切换的景象至少还有5到10年的差距 , 许多从业者和资本却刻意模糊 , 暗示元宇宙已经近在咫尺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虽然革命性硬件尚未出现 , 但互联网概念几乎都成了元宇宙的“亲戚” 。 电子游戏是元宇宙世界 , 虚拟偶像是元宇宙网红 , 网络会议是元宇宙应用 , IP变现是元宇宙资产 , 乃至灰色的非同质化通证(NFT)和黑色的虚拟货币炒作 , 都拿元宇宙当作挡箭牌 。 硬件不行 , 概念先行 , 这种万物皆可元宇宙的炒作 , 泡沫四溅 , 很可能重蹈覆辙 , 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 【】
相比之下 , 更显疯狂的是另一些人 。 一类人抢注各种相关概念商标 , “王者元宇宙”“伏羲元宇宙” , 结果是“做茶叶销售的 , 主营日用品的 , 主打商贸的” 。 一类在拼命蹭热度 , 除了各种相关概念股暴涨 , 惊动深交所函询 , 还有打着元宇宙概念的集训营、公会、基金会等 。 还有一类正抢夺击鼓传花的商机 , 从微博、B站到微信群组等 , 卖力将元宇宙相关话题推上热门榜 , 兜售元宇宙概念游戏代币 , 一些人相信只要把泡泡吹大、找到接盘的人 , 自己就会成为一夜暴富的胜者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