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1年10月6日 ,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推荐RTS , S/AS01 (RTS , S)疫苗 , 给疟疾高负担地区的儿童广泛使用 。
这是人类历史上 , 第一支疟疾疫苗 。
人类VS疟原虫 , 这场亘古至今的战争 , 能否终结于WHO的一声令下呢?
这场战斗的结果和所有人都有关 | Pixabay
Round 1
几十万年前 , 非洲大地上 , 原始人类与野生疟原虫相遇了 。
疟原虫使用技能“蚊虫叮咬” , 成功搭蚊子的顺风车 , 进入人体寄生 。
之后的数十万年 , 人类使出技能 “奇怪衣服”“硬抗”等尝试治疗 。
然 , 无济于事 。
第一局 , 人类失败了……
2021年6月30日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正式实现无疟疾 。 然而在此之前 , 中国本土疟疾清零已经近四年 , 逐渐退出我国公共卫生的中心舞台 。 在生活中 , 疟疾似乎已经变得陌生 。
然而 ,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 , 疟疾投下的死亡阴云 , 如影随形多年 。 根据研究推测 , 恶性疟原虫的起源可能在几十万年前 。 在原始人类还在非洲时 , 人类和疟疾的战役就已经打响了<1> 。
疟原虫的孢子体丨Wikimedia Commons ,Ute Frevert & Margaret Shear / CC BY-SA 2.5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5)
而在这个阶段 , 人类毫无还手之力 。 欧洲、亚洲等各地历史记载里 , 都可以看见疟疾造成的大面积伤亡 。
出生于1773年的欧洲地质学家约翰·麦克卡洛克(John MacCulloch) , 将欧洲极低的预期寿命归因于疟疾——荷兰预期寿命25岁 , 英国50岁 , 法国部分地区甚至只有22岁 。
他活着的时候还不知道疟疾的病原体是什么 , 将其称之为看不见的未知之毒 , 并把意大利语中代表着脏空气含义的malaria一词 , 引入英语来指代疟疾<2> 。 为了防止吸入污染的空气 , 鸟嘴医生的装扮 , 一度在欧洲抗击疟疾时成为主流 。
中世纪抗击瘟疫的医生会给自己戴上鸟嘴面具 | Public domain
在中国古代 , 疟疾就是在岭南、川贵一带神出鬼没的瘴气 , 可杀人于无形之中 , 导致当时的古人认为南方就是蛮荒危险之地 。
由于对疟疾的认识浅薄 , 这局人类和疟疾的战役 , 可谓是敌暗我明 , 难以抵抗 。
当然 , 在这个阶段 , 人类还有一个更原始的武器——自然选择 。
科学家发现 , 地中海、非洲、印度等地区的一些人 , 患有一种奇怪的基因遗传疾病 , 镰刀型红血球 。 有这种红血球的人 , 会面临贫血的困扰 , 血液输氧能力很弱 , 血管还容易堵塞 , 严重者可能会威胁生命 。
正常红细胞中的红血球(上)和镰刀型红血球(下)的对比 | Public domain
为什么携带这种基因的人 , 没有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呢?因为疟疾 。
镰刀型红血球病患者 , 对疟疾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 而且 , 这是一种隐性的基因突变 , 只有两个染色体都发生突变 , 才会导致严重的贫血 。 相比疟疾带来的死亡阴影 , 贫血算得了啥呢?
因此 , 虽然疟疾凶猛 , 但人类也在反击 , 只不过代价昂贵——在自然选择中 , 一代代人倒在了疟疾脚下 。
Round 2
进入大航海时代 ,
人类获得道具“金鸡纳树”并提取了“奎宁” ,
工业时代 , 道具升级 , 合成了与奎宁结构相近的抗疟药“氯喹” 。
疟原虫使用技能“变异”提高了抗药性 , 氯喹效果降低 。
人类使用技能“诺贝尔奖” , 并获得道具“青蒿素” 。
疟原虫再度使用“变异”变异技能尝试提高抗药性 。
战局变得胶着了起来……
在秘鲁的传说中 , Loxa地区的一次地震 , 让周边的大量金鸡纳树落入湖中 , 导致湖水拥有了治愈神秘发烧疾病的能力 。 此后 , 当地人学会了使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 。 幸运的是 , 金鸡纳树皮中 , 真的含有有效的抗疟成分——奎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