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与估值赛跑


泡泡玛特,与估值赛跑

文章图片
【泡泡玛特,与估值赛跑】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荆玉
来源:巨潮商业评论(ID:tide-biz)
出品 | tide-biz
一路狂奔的泡泡玛特(HK:09992)获得了市场的强烈看好 , 但也赶上了港股新经济泡沫的破裂 。
今年上半年 , 泡泡玛特营收同比增长117.7% , 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53.78% , 最新出炉的三季报显示 , 其Q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80% 。
疫情的拖累下 , 泡泡玛特2020年的业绩增速明显下滑 。 但经过一年调整后 , 泡泡玛特在2021年重回高增长通道 。 考虑到2021年疫情对于线下门店客流的冲击 , 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
但港股市场新经济的估值坍塌是系统性的 。 自今年3月开始 , 泡泡玛特的股价出现大幅下跌 。 虽然到6月初股价略有回升 , 市值也重回千亿级 , 但此后始终处于震荡下行的走势当中 , 表现持续低迷 。
泡泡玛特股价表现(自上市至今)
上市时的高估值带来了对于泡泡玛特增长的更高期待 , 其未来几年的成长已经被提前透支 。 想要打破这种状态 , 泡泡玛特必须用更快速的成长与估值赛跑 。
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 潮玩对消费者的渗透有其内在规律 , 很难揠苗助长 。 潮玩行业核心受众圈层性的特点也决定了 , 在下沉市场的全力开店和大手笔营销并不一定能换来相对等的回报 。
相反 , 大规模开店几乎是最容易的事 。 对于泡泡玛特来说 , 增长的关键在于如何延续旧IP的生命力 , 持续打造新的王牌IP , 而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与电影公司、游戏公司们曾经面临的苦恼颇为类似 。
从更长期来看 , 资本市场的估值总要回归到公司自身的内在价值上 。
2020年12月11日上市首日 , 泡泡玛特38.5港元的发行价开盘便上涨超过100% , 报77.1港元 ,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风光无限 。
对比三年前从新三板退市时的市值20亿元 , 泡泡玛特的估值在三年间翻上了45倍 。 但彼时其PE估值近200倍 , 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
如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就曾表示 , 按照正常的市场逻辑 , 泡泡玛特的估值和股价都偏高 , 对其能否持续存疑 。 也有看好泡泡玛特的声音认为 ,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 看不懂泡泡玛特 , 是中年投资人的一次大溃败 。
不过 , 从更长期来看 , 资本市场的估值总要回归到公司自身的内在价值上 。 而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 , 就是这家公司未来可以为股东创造的利润总和 。
资本市场的“疯狂” , 看中的是泡泡玛特成长的确定性 , 且预期泡泡玛特可以充分享受整个潮玩市场的红利 。
但泡泡玛特的营收增速也在不可避免地放缓 。 财报显示 , 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 , 尽管泡泡玛特的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 , 但营收增速分别为225.5%、227.2%、49.3%和117.7% 。
其高成长正面临着三部分不利因素:疫情冲击 , 高增长基数 , 和竞争对手的崛起和激烈竞争 。
前瞻产业研究院近期的一份报告称 , 目前中国潮玩行业开始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竞争局面 , 有不少企业在复制“IP+盲盒”的打法 。
其中 , 泡泡玛特年营收超过10亿 , 位于第一梯队 。 潮玩业务收入在1-10亿元区间的第二梯队,主要代表企业有晨光文具、奥飞娱乐、高乐股份等 。 第三梯队则包含了酷乐潮玩、名创优品在内的6家企业 。
虽然泡泡玛特占据了发展先机 , 品牌影响力最大 , 但众多玩家的涌入 , 也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以TOPTOY为例 , 其创始人表示 , 今年将大力发展线下渠道 , 新增至少100家旗舰店 , 这一扩张速度比泡泡玛特还要快 。 52TOYS也计划明年年底开店100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