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挨饿”有7大好处!少吃点,给身体减减负

中国是美食的故乡,饮食文化根植人心,因此,不少人对“吃”很是执着,除了要吃好,还要顿顿都吃饱、吃撑,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教训不可谓不深


适当“挨饿”的好处

1延长寿命

美国曾有实验证明,将小白鼠的进食量降低30%,其寿命更长,衰老性疾病的发病时间也更迟 。

2延缓细胞衰老

日本科学家发现细胞具有自噬机制,即:细胞在饥饿时,为了给自己的生存提供必需的能量,会吃掉自己体内无用或有害的物质 。

如此一来,就清理了衰老蛋白,保持了细胞的年轻活力 。

3控制体重

适当少吃,有助于控制体重,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体型,同时降低因肥胖带来的多种疾病风险 。

4减轻肠胃负担

吃得过饱,会使肠胃处于超负荷状态,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

如果长期如此,还会损伤胃粘膜,甚至引发胃溃疡、胃糜烂 。

如果蛋白质、脂肪等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增加肠阻塞、肠癌的风险 。

5保护心脑血管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一项关于血管衰老的研究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以产生一种名叫β-羟丁酸的分子,有助于延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保护血管 。

6保护心脏功能

吃得过饱时,容易使横膈上移,影响心脏功能 。不仅如此,为了消化食物,人体耗氧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引发猝死 。

7预防老年痴呆

有数据显示,约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

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能够保证大脑供血充足,防止脑细胞迅速老化、脑功能减退,从而预防老年痴呆 。


“节制饮食”才是文化精髓

除烹饪美食外,我国自古以来还十分讲究饮食有度、有节 。


    当然,节制食量,绝不是忍饥挨饿,贵在饥饱适中 。换言之,就是吃七分饱就可以了 。

    那么,怎么就知道自己吃到几分饱了呢?下面请大家对号入座:


      此外,对于身有余力的人,如肌肉较壮、身体超重、腰围过大、血脂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且控制食量能力较差、工作忙碌没时间调整饮食者,还可以尝试一下“轻断食” 。

      即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间隔性地少吃或者不吃食物 。

      目前,全球流行的轻断食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选择:

      1.隔日断食法:正常吃,隔天食量降到25%~50% 。

      2.5:2断食法:一周中有5天正常吃,其他不连续的两天为断食日,食量降到25%~30% 。

      3.果蔬汁断食法:1个月内选择不连续的2~5天断食,只喝白开水、果蔬汁和蔬菜汤,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300~500千卡 。

      4.日内断食法:1天的16个小时中不吃东西,其余8小时正常进食 。

      在此,小郎中要为大家着重解释一下5:2断食法,其中所描述的“食量降到25%~30%”换算为每日的进食量后大致如下——

      5天相对正常饮食,全天食物包括:


        2天低热量饮食:


          注意:以上所有食物重量皆为烹饪前生重 。


          小贴士:糖尿病患者、痛风患者、孕妇及恶性肿瘤患者不宜采用轻断食的饮食方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