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带头吹响“元宇宙”的集结号,群魔乱舞还是英杰辈出?( 二 )
对于如何通向这个虚拟世界 , 代码乾坤CEO邢山虎此前接受DoNews(ID:ilovedonews)独家专访时表示 , 从现实世界到元宇宙 , “不是聚变 , 而是渐变式的” 。 从当前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购物等行为的所用时长 , 已占据一天的60%来看 , 他认为现在的互联网事实上已经是Pre-Metaverse的时代 。
选择将今年称为“元宇宙”元年 , 原因在于元宇宙已不局限于互联网 , 而是一系列新技术的集合 , 近似1995年互联网所经历的“群聚效应(Critical Mass)” 。
目前来看 , 5G/VR/AR等技术基本以满足大家的日常需求 , 硬件CPU/GPU、VR/AR等亦是如此 。 不少行业人士表示 , 当前应用于元宇宙的单点技术创新已经逐渐出现 , 为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需求 , 叫元宇宙也好 , 或叫全真互联网也罢 , 都是产业共同奔赴的下一个目标 。 而元宇宙也将势必带动互联网、物联网、AR/VR、智能可穿戴设备、3D引擎、AI、云计算等行业的发展 , 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
“元宇宙是一种未来 , 一种很大程度上会实现的未来 , 而现在正是一个可以占据主动权的最佳时机 。 ”百度副总裁马杰解释了元宇宙的热度久居不下的原因 。 现在 , 他们要做的 , 就是在奔跑中调整姿势 , 而不是等万事俱备了才出发 。
元宇宙到时候了?
元宇宙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时 , 资本也在跃跃欲试 。 在二级市场 , 元宇宙概念股一路飙红 。 普华永道预测 , 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
如果以Roblox提出的“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八大属性为参照 , 可将元宇宙分为VR/AR、游戏、虚拟社区等多个赛道 。
Facebook改名换命为“Meta”,是目前布局元宇宙最为全面的公司 。 其旗下包括Creator内容创作社区、VR/AR Oculus Quest、数字货币diem及商业、以及Workplace虚拟办公室 。 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 , 元宇宙会是下一个前沿 , 今后将是元宇宙优先 , 不再是Facebook优先 。 他希望在未来十年之内 , 元宇宙能覆盖10亿人、承载数千亿美元的数字业务 。

文章图片
图3/5
图源:英伟达虚拟形象 Toy-Me
相比Facebook构建的“消费者的元宇宙” , 英伟达提供的则是“工程师的元宇宙” , 希望将真实宇宙有的东西都放到虚拟空间协作平台Omniverse中 。 在日前召开的GTC大会上 ,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展示出了基于Omniverse 实际做出来的机器人:可以与顾客谈话帮助点餐的餐厅服务员 Project Tokkio、车载虚拟助手 , 以及黄仁勋自己的AI形象Yoy-Me 。

文章图片
图4/5
回看国内 , 腾讯毫无疑问地成了国内布局元宇宙最广泛的互联网公司 。
它不仅是Roblox 的股东 , 还手握Epic 40% 股份 , 并且在早期就入股了代码乾坤的竞品“迷你玩” 。 同时 , 腾讯还有中国最大社交平台和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PGC内容平台 , 可以说是拿到了元宇宙的多张船票 。
2020年底 , 马化腾就提出了一个近乎于元宇宙、基于腾讯自身业务线的概念——全真互联网 。 马化腾认为下一代数字世界将是逼真、沉浸、智能和开放的 , 将打破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传统内容交互的束缚 。

文章图片
图5/5
腾讯对全真互联网发展划分为文娱业Metaverse吸纳用户、生活服务深度融合、诞生容纳百业的全真互联网三个阶段 。 目前腾讯正从海量算力、实时分析、极致传输三个方向上 , 夯实全真互联的技术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