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带头吹响“元宇宙”的集结号,群魔乱舞还是英杰辈出?( 三 )
而字节跳动也因为投资代码乾坤被外界关注 。 8月29日 , 国内VR设备厂商Pico发全员信实锤了被字节跳动90亿人民币收购的消息 。 字节跳动的“批量收购” , 侧面反应了深入元宇宙的决心 。
互联网厂商抢抓起跑点并不为奇 , 打算重操旧业的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对元宇宙的兴趣:“我们未来在科技行业要做的很多事 , 都会不可避免地引领我们走向这个元宇宙 , 甚至不管我们是否愿意 。 从这个角度出发 , 我们的下一个创业项目 , 竟然也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 。 ”
从目前来看 , “元宇宙”的战场似乎成为了“群魔乱舞” 。 新款的VR/AR设备、智能眼镜层出不穷;虚拟主播接连出现;在大家固有印象中专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商 , 也在全面布局元宇宙;甚至在注册商标中 , 似乎获得了元宇宙相关商标 , 就相当于拿到了元宇宙的“入场券”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申请了元宇宙相关商标 。 其中 , 腾讯和阿里等大厂已申请了“QQ元宇宙”“阿里元宇宙”等商标 。 多个与网易关联的公司申请注册了“网易元宇宙”“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等商标 , 国际分类涉及广告销售、教育娱乐、网站服务等 , 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 。
过度逐利需要一抹“冷静”
风口之下 , 不少企业都搭上了元宇宙的便车 。
早在9月份 , A股市场就刮起了一阵“旋风” , 元宇宙概念股板块大涨 。 其中最突出的中青宝 、汤姆猫就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质询 。 但这并没有让市场冷却下来 。
公开信息显示 , 小鹏汽车日前申请注册多项“小鹏元宇宙”商标;体育运动类品牌耐克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交了多份商标申请 , 要求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使用耐克的同名标识、logo和“just do it ”广告语等多个商标 。
当几乎所有人都确定 , 元宇宙会是未来时 , 对于元宇宙存在的意义 , 行业尚未达成共识 。
在鼓吹“元宇宙”的人眼中 , 元宇宙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值得期待 。 而反对元宇宙的人分为两种 , 一是认为实现元宇宙遥不可及是在炒作概念 , 二是对元宇宙提出了质疑 , 如以刘慈欣为代表的 , 认为元宇宙是极具诱惑、高度致幻的“精神鸦片” , 担忧人类沉浸在虚拟世界固步自封 。
从社会价值来看 , 元宇宙与5G相同 , 或将出现“元宇宙+”的形态 。 社交、游戏是最近最为凸显的元宇宙入口 , 这些玩家大力吹捧元宇宙的根本原因在于 , 一方面游戏和社交可以做的更加与现实逼近 , 让人感觉更加真实 。 更为重要是 , 他们可以把产业链做大 , 以前只是卖游戏服务 , 以后不仅买服务 , 还可以购买软件、硬件和虚拟空间中的各种服务 。
因此 , 可以看出刘慈欣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 在某些领域可能弊远远大于利 , 如“元宇宙+网游” , 对于未成年来讲 , 可能更加不能自拔 , 可能又是一块巨大的“精神鸦片” 。 进而 , 在发展元宇宙的同时还要明确“红线”和保持冷静务实的心态 。
11月10日前后 , 证监会已向中青宝、平治信息等7家上市公司发关注函 , 对其是否主动炒作股价提出质疑 。 此外 , 诸如东方国信、国民技术、盈趣科技等企业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 其公司暂未涉及元宇宙 。
“无论怎么说 , 元宇宙的火热反映了这个时代技术趋势、用户体验需求以及资本的某种焦虑 。 ”一位通信领域的资深人士认为 , 如何判断元宇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 “就如同50年前人们无法理解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一样 , 我们今天也无法理解元宇宙的未来 。 但不管怎么说 , 在现今资本过度逐利的时代 , 警惕元宇宙的骗局不失为一种提醒 。 这并不是否认元宇宙 , 而是历史经验的告诫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