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潜院士: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提高素质

李大潜院士: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提高素质
文章图片

李大潜 , 1937年生 , 江苏南通人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李大潜院士是谷超豪先生的得意门生 ,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在偏微分方程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 。
数学并不神秘
数学本身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学科 。 它只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 而把具体的物质属性抛弃了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它就是抽象的 。
一个圆 , 可以是铁做的、铜做的、玻璃做的 , 这个“圆”就是抽象的概念 。 随着数学越来越往前发展 , 它的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 。 而正因为它的抽象 , 使它蕴含了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 “圆”的性质搞清楚了 , 那么无论是金属的还是木头的“圆” , 你都可以适用这样的性质 。
所以 , 数学蕴含并造就了广泛的应用空间 , 但对普通人来说 , 它的抽象形式会使它变成不可捉摸的东西 , 继而产生理解上的障碍 。
对数学家来说 , 虽然数学有着抽象的面貌 , 但它是有所来、有所去的 , 它是从现实世界里的很多具体问题里抽象出来 , 而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 并且或迟或早会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应用的 。 数学在各个领域都会有广泛的应用 , 就是因为它的抽象 。 很多人不知道数学的来由 , 只会感到它很抽象、很神秘、深不可测 。 但当你进入了数学的领域 , 理解了它 , 你不会感到抽象 , 而是会感受到丰富的内涵 , 看到它广阔的应用前景 。
真正学好数学 , 能让人更聪明、更有智慧 , 更有竞争力 。 学数学的人 , 他的数量观念会比较好 , 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和普通人不一样 , 讲话做事比较有条理 。 通过学习 , 数学会变成你的习惯、修养、素质 , 一直存留在你身上 。 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创新等等 , 这些品质是研究数学必须的 , 而经过了数学的严格训练 , 你在工作、生活中也会这么做 。
数学是“无名英雄”
人们在很多地方享受着数学带来的恩惠 , 却不知不觉 。 比如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计数 , 用0到9 , 这10个数字就可以把所有的数表示出来 。 一个十进制再加一个小数点 , 10个字符 , 你就能表示一切数字 , 但是这不是天生如此的 , 十进制进化到现在 , 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积累 , 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 才让你能享受到这样的方便 。
古人说 , 天不生仲尼 , 万古长如夜 。 其实 , 天不生数学 , 万古也长如夜 。 数学的作用无所不在 , 但又不显山不露水 , 它是一个“无名英雄” 。
牛顿发明了微积分 , 继而人们就能计算曲线运动的轨道和速度 。 没有微积分 , 神七、神九 , 哪能飞上天又飞回来?这个过程里 , 处处都充满了数学 , 但又看不见数学 。 因为许多数学的运算和结果已经变成固定的工程标准或软件 , 不用你再在练习本上算 。
现在的人有个错误观念 , 就觉得要推导、要计算 , 这才是数学 。 其实 , 数学已经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 要是没有数学 , 汽车也造不出 , 大楼也建不起来 。 要用多少料?怎么让它又牢固、又省材料 , 这都是数学要解决的问题 。
许多计算事先做好之后 , 就成了一个标准 , 在具体生产的过程中 , 表面上已经不用数学了 。 过去大家觉得数学没什么用 , 一张纸一支笔就行 。 但现在 , 数学已经是一种技术了 , 称为数学技术 , 它的核心是数学 , 再配上机器 。 看上去 , 起作用的是机器 , 但如果把数学抽掉 , 机器就是废铜烂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