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有流水的风水 屋后造桥风水怎么样



屋后有流水的风水 屋后造桥风水怎么样

文章插图
葛家村“时光场域” 。海 天摄
屋后有流水的风水 屋后造桥风水怎么样

文章插图
葛家村“趣玩吧” 。海 天摄

葛家村的活力,自每一条村巷、每一个拐角、每一户农家小院的艺术气息里涌现,在每一张风吹日晒的脸上弥漫、每一双眼睛里发光 。
丛志强走进葛家村口,一如去年春天第一次站在葛家村口一样——一顶宽檐草帽,一双运动鞋,一个双肩背包,蓄着一撮小胡子 。那时,他说自己是“教授”,张口都是“艺术”,还拉着村民说要一起搞艺术,因此被葛德土等村民斩钉截铁地判定为“骗子” 。村民们认为,搞艺术干吗要拉着我们一起?肯定是打着“艺术”旗号搞传销的 。
不同的是,这位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从一年多前被村民误称为“骗子”,变成了如今的“丛老师”——“丛老师你又来啦”“丛老师要是没有你,哪有现在的葛家村啊” 。这源于因丛志强而起的葛家村一年来的巨变 。
从村口往里走,依次能看到这样一幅幅别样的景象:
取自溪里的鹅卵石,垒成一垛波浪形的墙,墙上漆上了反差强烈的颜色,像谁家客厅里的印象派背景画;石块垒成的“沙发”上,铺着刷了清漆的木板,上面晒着谁家的两双布鞋;“茶几”也是用石块垒成,粗细不一的圆竹筒将它隔成三层,上面摆着太阳花和多肉植物 。这是葛家村的露天“乡村客厅” 。
一口古井旁,卧着一个鹅卵石砌的躺椅,上面也铺着刷了清漆的木板;躺椅旁垒了两块大石头,石头上立着一个天蓝色酒缸,里面钻出一丛水灵灵的蕨类 。这是葛家村的“时光场域” 。
石头屋的木窗外,或挑出一株吊兰、一盏旧马灯,或挂着几个竹筒风铃 。拐角处的石墙上,像是随意散落着一些树根的横断面,一圈圈年轮仿佛一道道来自岁月深处的目光 。
还有看得见炊烟的仙人掌酒吧,摆满了旧物事、布娃娃的仙绒美术馆和粉小仙手艺馆,由相邻宅基地改造成的四君子院,争相绽放的农家乐和民宿……
所有这些“艺术品”,是一年多来丛志强带着村民们用木头、竹子、鹅卵石、废布料、废酒缸、贝壳、麻绳,再加上心血做成的 。
有着一千二百年历史的葛家村,是宁波市宁海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也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个相对落后的角落 。大山、毛竹、溪流、卵石、桂花林、石头屋,是丛志强对葛家村最初的印象 。当丛志强第一次走进村里时,围坐在树下闲聊的老人说:“我们村的形状就像一条船,那里原来有一棵老银杏树,是桅杆,后来银杏树死了,没有桅杆了,船走不动啦 。”
村干部的说法是:“每次请人过来投资,人家一看没投资基础,转一圈就走了 。”
丛志强想帮他们把桅杆重新竖起来,让船走起来,他尝试的办法是——用艺术为村庄赋能 。
身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丛志强,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为国家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点事情,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让老百姓成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积极主体 。
求贤若渴、慕名而来的时任宁海县委副书记李贵军与丛志强一拍即合 。做公益、出科研成果,是丛志强的初衷 。能成吗?不知道 。李贵军宽慰他说,试试吧,万一成了呢!
于是,丛志强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葛家村 。
第一步最难 。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需要在设计者和村民共事的过程中完成 。设计者必须快速取得村民信任,挖掘村民个人资源,再转化为公共资源 。因此,设计的艺术作品要好看,要有用,还要能赚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