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作者/李秋涵 编辑/魏佳
来源/深燃(shenrancaijing)
【元宇宙抢人大战:风吹得太猛,年薪开到百万了】最近没有换工作计划的特效师李飞 , 随手打开招聘软件时被吓了一跳 。
不到半个月 , 有近十个技术美术(Technical Artist)类的岗位找到他 , 包括动画师、三维角色绑定师、特效设计师等 , “很多是偏三维的技术需求 , 而且都是能做虚拟偶像的公司” , 他告诉深燃 , 这是他之前换工作从没经历过的情况 。 他猜测 , 这和当下元宇宙概念的火爆有关 , 不论是游戏还是虚拟人 , 很多相关赛道都需要技术美术人才 。
2021年 , “元宇宙”这三个字曝光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 。
最近 , 连续创业的罗永浩发微博表示 , “我们的下一个创业项目 , 竟然也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在这之前 , 虚拟人“柳叶熙”大火 , 相关账号上线4天涨粉300多万;再早一点 , 要押注元宇宙赛道的国外社交巨头Facebook改名 , 直接叫Meta , 即单词Metaverse(元宇宙)的前缀 。
尽管大家并不知道元宇宙能否到来、何时才能到来 , 但只要有风吹草动 , 即便像是盲人摸到大象的一角 , 也足够引发爆炸效果 。
一位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分析师告诉深燃 ,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 , 给市场带来了新启发 , “比如国内手游注重社交已经很久 , 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形象和强互动 , 就是一个好的探索方向” 。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元宇宙概念使得大家开始思考 , 虚拟、3D方面的内容还能应用到哪些领域 , “甚至包含了人们在工作、社交里的应用” 。
眼下 , 相关行业的确在发生着相应变化 。
深燃选取了元宇宙大火后 , 被讨论最多的游戏、VR/AR、虚拟人、社交四个赛道 , 分别与行业资深从业者聊了聊 。 尽管赛道不同 , 但受元宇宙启发 , 它们的发展思路有着共通之处 。 比如 , 在方向上 , 一些能够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的平台型公司更受关注;在产品应用上 , 会比以往更注重线上场景 , 思考更多与VR端接入的机会;在用人方面 , 更需要能实现优质视觉效果的美术类、技术类人才 。
最重要的是 , 元宇宙还没来 , 抢人大战已经开始了 。
哪些人才正在被抢?
最近频繁收到工作邀请的李飞有些“受宠若惊” 。 他表示 , 其实有的岗位 , 以他的技术根本做不了 , 但对方还是想和他聊聊 , 工资最高的开到了月薪4万 , 是他目前薪资的两倍 。
不仅仅是他有这样的经历 , 一位网友提到 , 他知道的在线教育平台套上了VR公司的壳子 , 正在从游戏行业挖美术人才 , “开出的价格是年薪60万” 。 他感叹 , “元宇宙就是牛” 。
深燃查询BOSS直聘等招聘软件发现 , 这类岗位既得懂技术 , 也得懂美术 , 能与程序员沟通协作解决美术方面的技术难题 , 薪资从月薪2万至年薪百万不等 。
北京黄油猫文化CEO老木向深燃提起了招人的痛苦 。 他们公司主做虚拟人业务 , 目前行业打造一个虚拟人 , 主要依靠动捕技术 , 即用摄影机捕捉真实演员的动作 , 再将动作还原、渲染到相应的虚拟形象上 , 为了让动作更逼真 , 需要动画师来修 , 但这个岗位他招了两三个月都没招到合适的人 。 他说 , 虚拟人公司挖人的痛点是 , 开出的工资要比动画公司给的薪资更高 , 现在 , 他已经打算提高薪资挖人 。
从业近十年的游戏行业猎头Kavin感受更深 , 随着游戏行业发展 , 美术类尤其是技术美术人才这两年很紧缺 , 比如2D美术师(优先考虑视觉效果 , 在技术环节里想方设法实现视觉效果)现在已经供不应求 。 几年前 , 他接触的一位业内人士年薪不到20万 , “目前已经年薪百万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