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小面”更名“趣巴渝” 餐饮版瑞幸难复制( 二 )


例如 , 瑞幸咖啡月销1000万杯的生椰拿铁 , 爆火出圈 。 如今“生椰拿铁YYDS”的标签依然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上 , 该单品至今依旧占据瑞幸咖啡小程序“人气Top1” 。
和咖啡相比 , 消费者在面食领域可选择的品牌实在太多 。
今年以来 , “和府捞面”“遇见小面”等品牌相继获得融资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21年上半年面食赛道共发生融资12起 , 总金额达10.11亿元 。
自2014年以来 , 面食赛道共有16个品牌获得融资 , 总融资事件达36起 , 总金额超过19.78亿元 , 其中“和府捞面”共获得6轮融资 , 总金额超过16.45亿元 , 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金额均位列第一 。 从品牌地域分布来看 , 主要分布在广州、上海 , 各有4个面食品牌获得融资 。 从品牌细分来看 , “兰州”系备受青睐 , 有马记永兰州拉面、张拉拉、陈香贵等 。
【“趣小面”更名“趣巴渝” 餐饮版瑞幸难复制】而10亿估值似乎成了面点玩家的入场券 。
今年3月 , 遇见小面估值达到10亿元 , 半年过去 , 资本给出了它30亿元的价值预估 。 4月 , 牛肉拉面品牌马记永和陈香贵也都以10亿元的价格寻求融资 , 且都顺利完成 。
而“趣小面”能否获得融资 , 能否再复制“瑞幸奇迹” , 陆正耀卖面是否能够成功 , 或许只能用时间来检验了 。
标准化
作为消费板块的热门赛道 , 餐饮一直以来被资本津津乐道 。 今年上半年 , 餐饮领域的投融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 投资人用真金白银支持餐饮赛道的发展 , 对于跑出大企业的预期非常乐观 。
一直以来 , 中国餐饮业的痛点在于连锁化、标准化、数字化 。 据了解 , 中国餐饮企业的连锁化率是10%左右 , 相比美国的54%、日本的49% , 还有五倍的提升空间 。
而近几年 , 大量资本涌入供应链 , 加快了供应链端的发展和成熟 , 一个品牌在一年内开上千家门店成为现实 , 使得优质企业能够快速成长 , 脱颖而出 。
今年5月 , 美团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显示 , 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 , 餐饮连锁化率已由2018年的12.8%增长至2020年的15% 。 从连锁品牌的不同门店数规模分布来看 , 万店以上规模的餐饮连锁门店数占比从2018年的0.7%增长至2020年的1.4% , 仅三年时间占比翻倍 。 中国餐饮正在跑步进入“万店时代” 。
和府餐饮曾表示,2021年全国约两天新开一家店,全年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将实现翻番,预计达到450家 。
餐饮企业想做大做强 , 标准化、连锁扩张是一种行业趋势 。 众所周知 , 麦当劳、肯德基早已实现标准化 , 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
在现实中 , 由于中式菜肴明火烹饪的特性 , 厨师水平以及顾客对菜品的认同度 , 导致中餐在色香味以及操作上的不一致 , 使得中餐难以标准化 。 其中涉及到人才培养 , 组织架构 , 数据化和自动化管理等层面 。
当下标准化程度、数据化程度和跨区域经营能力已经成为不少投资人考察餐饮项目的几个重要维度 。 头部企业纷纷加码 , 开启了标准化、数字化的转型之路 。 例如 , 肯德基去POS机 , 麦当劳上线点餐系统 , 喜茶GO小程序用户3500万+ , 复购率300% 。 也有的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构建了包括供应链、运营等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 此外 , 还有不少餐饮SaaS供应商为B端商户提供人、财、物、客的经营管理资源 。
“餐饮企业的标准化、连锁化、数字化程度越高 , 越能在全国同类品牌中居主导地位 , 这对资本来说肯定是利好 。 ”投资人表示 。
近几年来 , 海底捞、喜茶、九毛九等餐饮企业相继上市 , 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强大信心 。 可以预见 , 随着中国餐饮业衍生出更加多元的途径和模式 , 未来中国餐饮市场的上市企业会越来越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