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法的本质是将所有具有威胁性的小行星击碎成直径小于10米的碎块 。 这一方法得以实现是因为小行星的引力较小 , 因此较为容易解体、分散 。 依靠现在的发射系统和相关技术 , 除了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 , 所有的小行星都可以被从地球以及太空发射的非核拦截弹击碎 。 而对于更大的威胁 , 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系统发射小型核穿甲弹 。
一旦小行星被击碎 , 地球大气就能够有效地将撞击物所携带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声能以及光能 , 就像防弹背心吸收铅弹的能量一样 。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 , 这一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逼近地球小行星的威胁 。 有了这一系统 , 2013年2月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解体的宽20米的小行星完全能够在撞击发生前100秒被拦截下来 , 而通古斯撞击中的宽50米的小行星则需要在撞击发生前大约5小时进行拦截 。 阿波菲斯大小的小行星需要在其撞击地球前10天进行干预 , 而贝努大小的小行星则需要提前20天 。 相比于偏转轨道所需要的时间 , 对小行星进行拦截所需要的时间已经是非常短的了 。 如果拦截弹足够强大 , 这一时间还可以再缩短 。
当然 , 聪明的诸位可能已经意识到 , 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 之前提到的车里雅宾斯克和通古斯撞击事件中 , 小行星都是在空中爆炸 , 而周围的建筑和自然环境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 这一破坏主要是由小行星在大气中解体时释放出的爆炸声波造成的 。
PI方法并不能阻止小行星在空中爆炸 , 但是如果能够在小行星进入大气前将其粉碎 , 那么产生的小碎块就会被分散到更大的区域 , 每一个碎块产生的爆炸波会弱得多 , 到达地表的时间也会错开 。 然而 , 就像穿着防弹背心仍然会感到疼痛、出现淤青一样 , 小行星的碎块在空中爆炸产生的冲击声波、闪光和热量依然会对地面造成一定的伤害 。 但相比之下 , 这种伤害已经轻微得多了 。 在类似车里雅宾斯克撞击的事件中 , 人们只会听到一连串的爆炸声 , 看到一连串的闪光 , 就像看一场声光秀一样 , 过后发现几扇被震碎的玻璃 , 而不是发现这场灾难让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甚至这个国家沦为废墟 。
展示和检测
尽管这一系统能够利用现有的科技和发射系统 , 它的研发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 。 简单说来就是这一项烧钱的工程 。 但即便如此 , 投资这一系统也是十分划算的 , 毕竟如果无法避免小行星撞击 , 世界将遭受无法估量的损失 。
除此以外 , 该系统还能够让我们更灵活地处理现在以及未来可预知的撞击威胁 。 就像控制疫情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一样 , PI方法针对的对象也包括那些不会立马构成威胁 , 但在途径地球的时候具有一定风险的小行星 。 虽然这一方法似乎有些争议 , 但其实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风险管控的方法相差无几 。 我们能够在阿波菲斯、贝努等小行星靠近地球的时候就消除风险 , 而不用等到紧急事件真正完全爆发的时候 。 我们有这个能力做到 , 而至于我们究竟是否采取行动不再仅仅取决于技术 , 而是取决于政策、合作以及共识 。 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惠及整个地球 , 就像现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以及疫情一样 , 我们也应该共同解决小行星撞击危机 。
借助不比洲际弹道导弹拦截弹大多少的小型火箭 , 我们可以消除类似车里雅宾斯克撞击的威胁 。 而对于阿波菲斯或贝努小行星大小的威胁 , 我们则需要用到NASA即将建成的太空发射系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舰火箭 , 或者携带用于在月球上空进行快速运输的高速火箭上级的更小型飞行器 。 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 , 我们可以使用多个拦截弹 。 未来的行星防御系统可能会在地球周围、月球表面或者月球附近部署随时待命的快速应对装置 。 这样行星防御系统就和现在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一样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