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行星,我们要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


面对小行星,我们要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

文章图片
图1/2

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减弱小行星以及彗星撞击带来的破坏 , 或者确保具有威胁的物体在一开始就不会撞击地球 。
撰文|Philip Lubin ,Alexander Cohen
翻译|先雨
【面对小行星,我们要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审校|殷姝雅 王昱
2029年4月13日 , 宽370米的阿波菲斯小行星预计将经过地球 , 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甚至有可能会小于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距离 , 而我们距那一天的到来仅有不到8年的时间 。 尽管时间似乎非常紧迫 , 幸运的是阿波菲斯至少在这一次并不会撞击地球(根据阿波菲斯的运行周期 , 它还将在2036年 , 2051年 , 2066年等等经过地球) 。 2029年的阿波菲斯的运行轨道刚好擦过地球 , 就像是一颗子弹擦过头发一样 , 唯一不同的是这颗“子弹”能够产生的冲击能量相当于全世界所有核武器的能量之和 。
这样危险的会合发生频率却极高 。 在2054年9月30日以及2060年9月23日 , 体积更大、携带更多能量、宽500米的贝努小行星预计将近距离掠过地球 。 NASA的OSIRIS-Rex太空飞船在最近才刚前往过贝努小行星 。
小行星贝努和阿波菲斯都还没有大到能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 如果它们撞击地球 , 城市和环境都会遭到破坏 , 但这场灾难还不至于像6600万年前地球被宽1万米的小行星撞击使恐龙灭绝那样使人类走向灭绝 。 然而 , 这些小行星确实令人十分担忧 , 因为未来越遥远 , 我们就越难确定某一个小行星是否会导致灾难性的撞击事件 。 小行星贝努和阿波菲斯都构成了所谓的“引力锁眼”威胁 , 它们有可能穿过地球附近某一狭小的特殊区域 , 在这一区域中 , 地球的引力会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使其撞向地球 。 简而言之 , 这些小行星具有的威胁是长期且模糊的 , 我们很容易被它的潜伏性所欺骗 , 错误地以为这些实质的风险其实是遥远的 。

面对小行星,我们要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

文章图片
图2/2

我们并非只能向这令人焦虑的现状妥协 , 我们应该考虑制定B计划 。
最后的防线
我们目前的行星防御措施可以总结为 , 积极地相信坏事都不会在近期发生 , 期待它发生的时候我们已经能找到对策了 。 我们现在主要依赖“态势感知”来确定威胁 。 这一方法是必需的 , 但还不足以保护地球不受小行星撞击的伤害 。 而下一标准步骤——偏转潜在威胁物防止其撞击地球 , 也有着它自己的问题 。 最主要的问题是成功改变物体的运行轨道需要提早几年进行干预 。 按照这一模式 , 等到科学家们发现小行星即将撞上地球的时侯 , 我们的防御机制已经对它无可奈何了 。
好在我们还有另一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地球的自卫能力 。
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十分简单 。 想象一下 , 你正在玩一个危险的运气游戏 , 必须在两扇门间做出选择 。 打开第一扇门会有一架500千克的钢琴从1千米的高空落下来 , 而打开第二扇门会有500千克的泡沫球从相同的高度落下 。 你会怎么选择?如果你是个漫画人物 , 你可能会选第一扇门 , 但是一位科普文章的读者则会选择第二扇门 。 为什么呢?两者都有着相同的质量、相同的势能 , 但是直觉告诉我们大量的泡沫球并不会造成和钢琴同等的伤害 。 将质量分散到各个小块能够确保每一个小块携带的能量要小得多 , 同时也能够让大气更有效地降低每一个小块的降落速度 。 这就是研究人员所提出的行星防御方法的一个形象类比 , 他们称这一方法为“PI”(读作π) , 意思是“粉碎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