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几天 , 韩国药妆品牌蒂佳婷也因双11预售价格问题与李佳琦和消费者产生纠纷 , 消费者投诉其旗舰店中同款面膜与李佳琦直播间的“史上最低价”相差过大 。
据悉 , 蒂佳婷面膜在李佳琦直播间预售时活动价为370元10盒 , 但随后在自己品牌的直播间给出了240元10盒的更优惠价格 , 差价高达130元 , 引发消费者不满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 , 关于此问题的集体投诉量达到近3000起 。
后续蒂佳婷与李佳琦发布声明称 , 经过多次沟通达成共识 , 预售期间在佳琦直播间购买蒂佳婷面膜10盒组产品的消费者将获赠1盒蓝丸正装面膜作为补偿 。 蒂佳婷方面还表示 , 此次差价造成的原因 , 本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 , 但由于电商平台推出临时机制及凑单 , 造成部分用户在店铺购买的到手价低于直播间的价格 。
不过仍有诸多消费者不能接受蒂佳婷的补偿方案 。 有网友认为此举只是为了堵住大家的嘴巴 , 因为补偿后的370/10盒和240/10盒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 所以自己不接受补发面膜 , 更希望能退还每份130元的差价 。
虚假宣传的锅不该主播背
品牌与主播方撕逼 , 吃瓜的网友们也站成了两派 。
不少消费者认为巴黎欧莱雅的回应甩锅态度明显 , 人民日报也在微博发表评论称“欧莱雅不能道歉了之” 。
网友们评论道 , “自己宣传直播间全年力度最大 , 在消费者付完定金后 , 11.1-11.3发放几万张大额券;接着下架之前产品 , 使产品不能保价;凌晨发一条没盖章 , 甩锅平台规则的声明” , “放券我们抢不到 , 是我们自己有问题 , 虚假宣传等我们付完尾款再放券 , 还下架在保价期间的商品 , 就是欧莱雅有问题 , 这不是一句没看懂规则就算了的“ 。
最新回应中的处理方式也并没有完全令人满意 。 网友们称 , “不补差价嘛 , 这还是继续薅消费者羊毛啊” , “这算盘打得太好了 , 给券是要再割一波韭菜嘛” , “欧莱雅如果对头部主播都可以不守最低价承诺 , 那他照样可以在自己直播间不守承诺 。 今天说最低价 , 明天再换个花样最低价 , 就是破坏市场规则”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 , 通过优惠券的漏洞恶意欺瞒消费者 , 或严重侵犯参与预售消费者合法权利 。 欧莱雅先表示预售价为最低价 , 诱导煽动消费者支付定金 , 后又发放优惠抵扣券 , 叠加其他优惠购买同款产品价格更低 , 该行为可能涉及虚假宣传 , 主要表现形式为虚假广告 。
天眼查信息显示 , 欧莱雅曾多次因虚假广告、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行政处罚 , 此外还涉及多项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 除此之外 , 欧莱雅还被中消协点名虚假发货 , 《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 , “付款10天不见欧莱雅”成为典型案例 。
在11月18日发布的《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 , 中消协还点名了多家存在价格争议的企业 , “匡威斐乐预付定金消费者反而多花钱”也成为典型案例 。
报告显示监测期内 , 中消协共收集有关“价格争议”类负面信息919382条 , 日均在38308条左右 。 价格争议集中在11月1日与预售定金和尾款有关:一是不少准备付尾款的消费者发现叠加各种优惠后 , 预售价格可能并非最优惠;二是不同直播间的差价争议、直播带货与直接下单的差价等争议 。
但也有人认为“天下苦直播久矣” , 头部主播与品牌的合作中双方地位完全不对等 , 进而造就了如今国内畸形的直播电商环境 。
“挟流量以令诸侯”的头部主播在议价上相当强势 , 收取高昂的坑位费和佣金的同时 , 还要求品牌给出“全网最低价”或“史上最低价” , 商家获取的利润被一再挤压甚至只能赔本赚吆喝 , 但又不得不借助主播的带货能力和宣传效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