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迪生发明电灯建立起电力系统 , 到电子产品的不断迭代 , 再到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日前 ,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器专家徐志磊院士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委派 , 做客《院士开讲》栏目畅谈颠覆式创新 。
文章图片
【92岁院士畅谈创新成“网红” 超500万人次在线观看】徐志磊做客《院士开讲》栏目 。
徐志磊院士今年已92岁高龄 , 从1963年就开始参与“两弹一星”的工作 , 有着辉煌的过往与荣誉 。 他认为 , 创新就是要颠覆传统 , 这种“颠覆”不仅在于技术的更替 , 更在于“重视人的价值” 。
数据显示 , 一周时间内 , 这场分享在线播放次数超过500万 , 获赞超过20万 。
在分享中 , 徐志磊首先从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谈起 , 阐释创意、科技发明与创新设计的不同 。 他表示 , 爱迪生想要把煤气灯变成一个电灯 , “用电来照明 , 这是创意” 。
随后是科技发明过程 , 爱迪生在实验了600多种纤维后 , 成功找到了钨丝 , 将灯丝寿命延长到了1200个小时 。 第三 , 让产品成为商业 , 还需要一个电力供应系统 。 1880年 , 爱迪生在纽约建立爱迪生照明公司 , 并成功找到了5万个用户 , 从而最终实现了取代煤气灯的电力系统 。
在徐志磊看来 , 创意是一个单独的想法 , 发明是一个具体的创造 。 创新设计 , 则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商品生产并成功实现市场化的过程 。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并推动电力系统的诞生 , “颠覆”了煤气灯体系 , 就是所说的“颠覆性”创新 。
而同样的过程 , 还出现在另一项发明“录音”中 。
徐志磊介绍 , 当初爱迪生在一个胶木盘上 , 用一个可以震动的传感器在轨道上面运转来发声 , 以后演变成后来的胶木唱片 。 胶木唱片盛行久远 , 有很多宝贵的音乐、戏曲、歌曲等 , 都是用它来灌制的 。 后来 , 钢丝录音机、磁带录音、激光唱片、录音软件相继问世 。
“这个过程 , 一层一层的更替就是颠覆性创新 , 就是后面的东西把前面的都颠覆掉了 。 ”徐志磊说 , 颠覆性创新往往发生在人们生活的“刚需”之中 。
徐志磊还谈到中国高铁 , 他介绍 , 我国高铁的真正创新之处是安全性 。 高铁速度越快 , 安全就越成问题 。 因此 , 我国在单列高铁上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 , 部署2500余项监测点 , 由传感器来监测列车每一个地方的运行状态、温度及其它参数 , 确保安全 。
除了专业领域的分享 , 徐志磊还谈及了退休后的生活、工作状态 。 虽然已年过九旬 , 徐志磊依然有着自己的“烦恼”:觉得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太不了解了 。 他经常对身边人说:“你们不要总认为我年纪大 , 有一些新鲜的东西 , 要多告诉我一些 , 多和我聊聊创新 。 ”
他认为 , 大家永远都要往前走 。 因此 , 92岁高龄的他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工作热情 。 而他保持热情的秘诀 , 就是日常生活要保证吃好睡好 。 “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 , 也就没有很好的能够思考问题的能力” 。
最后 , 他向年轻人寄语 , 提出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新创业、无私奉献、勇攀高峰在内的五点希望 。
据了解 , 《院士开讲》栏目由中国科协打造的“科创中国”与抖音联合出品 , 邀请国内知名院士讲授各类顶尖科技知识 。 此前 , 中国科学院院士、兵器专家毛明带来的首期节目“创新设计成就最快战车”已于10月26日上线 。 未来 , 栏目会以每个月两期的频率在平台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