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3/8
吉利控股集团与Faraday Future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 图源吉利控股集团微信公众号
随后 , FF宣布将跟美国特殊收购公司SPAC完成合并 , 准备在二季度寻求借壳美股上市 。
两个月后 , FF又进行了一次债权融资 , 顺利筹集到近 1 亿美元的债权融资 , 其中由 Ares 领投 , 成为 FF 宣布与 PSAC 签署合并协议后获得的首次债权融资 。
6 月 24 日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 FF 与PSAC的合并计划 , 紧接着7月 , FF成功与SPAC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 募集资金超10亿美元 , “解决了量产前的唯一障碍” 。
也是这一刻开始 , FF似乎成为了被资本热捧的对象 。 此时的贾跃亭也着实意气风发 , 在纽约街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毫不掩饰内心的愉悦 , “信心非常足 , 我们不单要on time(准时) , 还要high quality(高质量) , 以high product power(高产品力)来交车 。 ”并痛快地说自己必须回国 , 而且会还债 。
资本市场上 , 钱是最能客观证明一家企业能否具备发展可持续性的存在 。 FF能够融资上市 , 说明投资机构对其发展前景的期许和认可 , 但FF量产时间的一再延期、高端化路线的行情不好等 , 又成为了市场看衰FF的理由 。
上市后 , 美国二级资本市场首先给FF一顿打击 。 FF发行价为13.78美元/股 , 一度股价涨为20.75美元/股 , 但截止11月18日 , 股价跌为8.11美元/股 , 四个月不到市值缩水41% 。
相反 , FF另一个竞争对手美国新兴电动车厂商Lucid自今年7月通过SPAC上市以来 , 股价已经累计上涨超过80% 。
FF股价的异常表现 , 被一些做空机构死死盯住也不足为奇 。 做空机构美奇金也毫不留情 , “不认为Faraday Future(一家借壳上市的纯电车企) , 会卖出一辆汽车 。 它从美国投资者那里收集资金 , 然后把钱倒进其创始人、中国最知名的证券诈骗犯贾跃亭创造的债务黑洞 。 ”
值得一提的是 , 通过SPAC上市这一方式也给了做空机构机会 。 一般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 , 往往是达不到传统IPO的要求 , 甚至有的公司还没有成熟的产品 。 这样的企业上市之后可能会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 市场估值存在泡沫 , 最终承担损失还是投资者 。
因此 , 撰写做空报告的质疑者紧盯FF在财务层面的问题 , 直接指出了FF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几大问题 , 认为FF只是贾跃亭和其他股东的捞钱工具 。
其实自FF在美股上市以来 , 外界对其猜疑从未停止 , 尤其是FF91量产这一问题 。 法拉第未来自2017年首次展示了其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以来 , 至今过了4年时间 , 也尚未实现电动车的量产 。 如今“即将量产”四个字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 让外界对贾跃亭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
但吊诡的是 , FF的“差劲”表现并未降低投资机构对其的兴趣 , 反而吸引了更多机构 。 首先是9月份 , Vanguard(先锋领航)于中秋节当天建仓买入53.90万股 , 一跃成为该公司的第五大股东 。 要知道 , 先锋领航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 , 掌管的总资产超过7.5万亿美元 。 此外 , 它还是苹果、微软等巨头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 也是仅次于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第二大股东 。
而此次先锋领航成为FF的第五大股东的原因 , 或许能从这家公司的投资逻辑中找到答案 。 先锋领航亚洲区总裁康思德曾经表示 , 投资成功的概率不取决于时机 , 而在于长期坚守的时间 。 这意味着先锋领航或长期看好FF的成长潜力 。
其次是11月15日 , FF推迟了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 , 以完成对“不准确披露的指控”的调查后的两天 , FF持股机构由21家变为29家 , 意味着在财报未被如约发布的情况下 , 买入FF股票的机构增加了8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