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在研报中也指出 ,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快速拓展的销售服务渠道将继续拖累业绩 , 造车新势力达到盈亏平衡预计需要800亿元的年营收规模(约年销售20-40万辆) 。
对定位豪华市场的FF来说 , 即使是年销量10万也很难做到 。 何况美奇金还认为 , 目前FF对外公布的累计1.4万个订单量 , 也存在虚假问题 。 即便这一订单量为真 , 也不足以支撑一家车企的生存 。
在漫长的量产准备过程中 ,2017年FF91设想的“高配置” , 在如今的新能源战场上已不算亮点了 , 难以与当年“全球地表加速王”的称号相匹配 。
比如在续航方面 , FF91的700公里的能力 , 现在只能算中规中矩 , 因为同样主打高端的蔚来、广汽等搭载新电池技术后的车型 , 均可达到1000公里 , 并且在明年就能量产 。
自动辅助驾驶方面 , 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和激光雷达也已经是智能汽车的常见配置 , 小鹏P5成为了行业内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 。
芯片方面也同样被其他同行超越 , 特斯拉已经实现了芯片自研 , 理想汽车使用FF 91同款200TOPS的Orin系统级芯片;高通推出了Snapdragon Ride自动驾驶平台 , 总算力达700TOPS……
而且FF91高达100多万元的售价 , 处于高价低配的尴尬境地 , 相当于消费者花费100万元多购买一台“旧车” 。 因此 , 即使FF91实现量产 , 也很难大规模走量 。
其次是研发成本方面 。 中银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彭勇曾算过一笔账 , “就自主品牌乘用车而言 , 按照15万辆产能设计 , 每辆车在生产设备和设施上的投资约为3亿至4亿元 , 再加上相关环节 , 至少需要30亿元左右的资金 。 ”
连何小鹏也忍不住感慨:“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花100亿元太夸张了 , 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 ”
据平安证券分析 , “蔚小理”三家车企 , 仅仅研发投入均达到65亿元/年-70亿元/年 , “蔚小理”确实有这个资本 。 从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 , 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的现金储备分别为483亿元、443.15亿元和462.3亿 。
FF目前的财力与它们相比 , 实现量产或可能都不够用 。 尽管上市募集资金近10亿美元 , 但对于总负债额接近6亿美元的FF来说 , 这笔融资不过是杯水车薪 , 后续其他新品的研发、大规模量产、生产基地建设及交付等环节更烧钱 。 做空报告也指出 , 到2024年 , FF还需要14亿美元才能实现其财务目标 。

文章图片
图8/8
FF车型研发计划 , 图源cnBeta
另外 , 根据FF最新公告 , 截止到9月30日 , 该公司现金流仍为负 , 运营累计赤字涨至约28亿美元 , 并且第三季度净亏损将由去年3300万美元增至2.8亿美元 。 若不出意外 , FF的亏损还会继续扩大 , 毕竟最早明年7月才可量产交付 。
市值排名第一的车企特斯拉用了15年才实现盈利 , 蔚来、理想等头部造车新势力仍处于亏损的状态 , 更别说还不具备量产交付能力的FF 。
如今 , FF的内部调查仍在继续 , 何时完成以及调查结果是否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影响都无法预测 。 它只给外界留下一个“将尽快在调查结束后披露财报”的模糊时间节点 , 但与明确的量产交付时间相比 , 市场留给FF91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
【冰火两重天的FF,何时才能真正“复活”?】上市后的FF必须接受来自二级市场的检验 , 资本也不再只想听好听的故事了 , 反而更看重销量、营收等硬指标 。 如今陷入冰火两重天的FF , 也需要尽快证明自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