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资人谈元宇宙 , 他们在谈“底层技术”
不管元宇宙的架构怎样 , 构建这个宇宙 , 还要从一砖一瓦开始 。
现实世界遵循物理学原理 , 夸克是这个世界中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 当人类想要构建另一个世界时 , 自然也需要一种基本单元 。 目前来看 , 像素似乎是这一基本单元的最佳候选人 。 毕竟 , 人类最倚重的感官是眼睛 , 而像素构成的图像 , 最符合我们本能性的需要 。
这解释了一个现象:当投资人谈论元宇宙时 , VR/AR技术总是最先被提及 。
当下的便携式VR设备大多基于高通芯片 , 原因很简单 , 高通在移动设备芯片领域具有难以超越的优势 , 在性能与功耗的平衡性上 , 没有一家芯片厂商能与之匹敌 。
然而 , 当下的VR设备其实更像是孤岛 , 仅仅能够满足个人的娱乐需求 。 如果想要构建一个巨大而逼真的世界 , 并让人们可以在其中相互连接 , 仅凭当下的VR设备是不可能完成的 。
更复杂的世界需要更强的算力支持 , 在使用本地渲染技术的前提下 , 图形处理器(GPU)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 比如 , 在这个领域 , 英伟达(NVIDIA)在图形处理领域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 , 堪称这个领域的王者 。
一位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告诉我 , 英伟达真正的竞争壁垒 , 并不是其硬件设计能力 , 而在于其完备且闭源的软件生态 。 英伟达的全套工具均为其自身硬件产品定制开发 , 经过了大量优化 , 确保了使用体验和运行效率 。 相较于芯片设计能力的差距 , 软件生态系统的差距才是英伟达笑傲江湖的独门武功 。 英伟达推出的omniverse便是最好的证明 。
但这位专家也同时指出 , 当下的芯片工艺正在不断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 , 因此 , 当元宇宙的算力需求不断增长 , GPU的性能必将在某一天达到瓶颈 。 因此 , 他认为云渲染、边缘计算、DPU等新技术也会在将来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
这个就是关键 , 亦是我聊下来的 , 投资人们目前最核心的投资方向:底层技术 。 对投资人来说 , 元宇宙太过于天花乱坠 , 底层技术才是一切投资最能产生实际影响的基础 。
关于如今的Meta , 曾经的FaceBook在元宇宙的大潮中又在扮演什么角色?
硬科技投资人张古表示 , 他认为对于Meta来说 , 最核心的优势有两块 。 一是FaceBook多年的运营中 , 公司积累了前后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海量经验与数据 , 因此最适合做前后端协同 , 让构筑一个完整的元宇宙变得更加可行;另一方面 , 公司足够有钱 , 也可以通过外延式并购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Meta未必会做最底层的基础设施 , 但构建元宇宙平台似乎是他们更愿意做、也更加擅长的事情 。
张古还认为 , 国内最适合做元宇宙平台的公司看上去就是腾讯与字节跳动 。 因此 , 字节跳动之前90亿买下Pico、腾讯10亿美元收购Epic Games 40%股权的行为似乎在情理之中 。
这也是为什么战争尚未打响 , 但空气中的火药味已经漫天:谁都想扛下第一面大旗 。
巨头的战场中 , VC的位置在哪?
元宇宙似乎是巨头搏杀的战场 , 那么一级市场投资人还能否在这个赛道有所斩获?这个问题似乎也很关键 。
多位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 , 目前元宇宙赛道尚属于早期阶段 , 因此 , 他们目前更关注底层技术 。 譬如说 , 在芯片领域 , 虽然英伟达一家独大 , 但其精力更多放在泛用型GPU的研发上 , 创业公司仍可以针对某些细分功能进行芯片的设计与开发 , 只要做得足够好 , 符合一些特定需求 , 便有机会成为黑马 。
另外 , 数字孪生、传感器、脑机接口等技术 , 也都具备充足的想象空间和投资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