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电 (采访人员 孙自法)中国科协19日公布的《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 , 到2025年 , 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 , 为实现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目标提供支撑 。
为实现未来5年科普发展目标 , 该规划确立8项重点工程 , 分别是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技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科技资源科普化助力工程、科普规范化建设工程、科普队伍建设工程、科普对外交流合作工程 。
其中 ,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方面 , 推动全国科技馆优化布局 , 均衡发展 , 实施卓越科技馆培育计划和中小科技馆能力提升计划 , 到2025年 , 推动每个地级市建有1座科技馆 , 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区域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馆 , 鼓励专题特色科技馆建设 。 同时 ,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5年达到2000个 。
科普对外交流合作工程方面 , 搭建科普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 , 拓展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的科普对外交流合作 , 不断扩大科普国际“朋友圈” 。 在深化国际及港澳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领域 ,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协调委员会机制作用 , 做大做强“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品牌 , 深化“一带一路”虚拟科学中心建设 , 到2025年累计受益的中外师生超过3000万人次 。
【中国科协确立未来5年八大科普工程 促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15%】据了解 , “十三五”时期 , 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协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 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2020年 , 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