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变法!战略换仓+区域重组,突围资本市场( 二 )
据其官宣揭露 , 今年前10月 , 中梁通过招拍挂、市场化并购、合作开发等多样化拿地手段 , 新增115幅地块 , 总建面约1345万平方米 , 买地总金额约592亿元 , 平均楼面价约4400元/平方米 。 中梁同期合约销售均价约10500元/平方米 , 较低的土地成本有效保证了赢利空间 。
而在中指研究院全国房企1-10月拿地排行榜上 , 中梁控股以405亿拿地金额居行业第12位 , 拿地面积则以980万平方米居全业第11位 , 发展后劲动力十足 。
在战略换仓的同时 , 中梁全国布局也在持续优化 。 今年以来 , 中梁一方面持续加大在苏州、宁波、重庆、成都、合肥等二线城市的深耕和渗透力度 , 以提升区域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 , 首进西安、天津、南京、南昌、福州、贵阳、大连等重点城市 , 拉开空间布局 。
截至10月末 , 其新增土地超过6成位于长三角 , 中西部、海峡西岸以及环渤海分别占比22%、8%、6% , 在全国重要经济核心区域持续完善战略版图 , 实现均衡稳健的“全结构布局” 。
【二】变法二:区域重组 , 七大集团发力区域深耕
随战略换仓而来的 , 是大规模的区域整合和架构重组 。
中梁地产是日本稻盛和夫“阿米巴”模式的践行者 , 通过跟投和授权实现组织裂变 , 有效推进了业务的高速发展 。
在此前全国布局的规模扩张期 , 中梁形成了12个大区 , 各自为战 , 相互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 , 只要有资源 , 谁都可以跨区域拿地 。 在楼市新变局下 , 中梁借战略换仓之机因势利导 , 对区域架构进行整合重组 。
先是在今年4月 , 中梁旗下浙广区域集团吞并浙闽粤区域集团下属南方区域公司;接着在8月份 , 中梁首个大区南方大区成立 , 并将浙广区域集团纳入合并范畴 , 拉开了大区一级的组织架构;目前 , 中梁区域整合已经顺利收官 , 旗下12个区域通过裁撤合并 , 最终整合成北方、山东、江苏、浙江、中部、南方、西部七大区域集团 。
前后仅半年时间 , 中梁就以疾雷破山之势完成大规模区域整合 , 在上市房企中并不多见 。 对此 , 中梁控股表示 , 这既是因应形势变化的战略调整 , 也是上市公司稳健经营的需要 。
楼市资本论认为 , 中梁此轮区域整合 , 或许从中国八大军区合并为五大战区的军队改革中汲取了灵感 。 相比此前自主经营、各自为战的区域架构 , 中梁整合以后的七大区域集团 , 明确了属地划分和责任意识 , 有利于总部战略协同和区域运营效率提升 , 也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区域深耕 , 确保公司业务稳健发展 。
【三】变法成效一:业绩稳增 , 140亿月销再创新高
中梁以变法集聚前行动力 , 使公司业绩在楼市下行压力仍有上乘表现 。
2016年总部迁入上海后 , 中梁在2016-2018年分别实现销售金额190亿元、649亿元、1015亿元 ,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1% , 成为华东地区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 可资对比的是 , 国内12家龙头房企2018年平均销售增速为30% , 如果以此为标杆 , 中梁持续三年的高速扩张 , 确实可称为行业奇迹 。
楼市在去年下半年迎来新变局后 , 中梁今年有意控制扩张步伐 , 全年销售目标锁定1300亿 , 增长率仅30% 。 到9月末 , 中梁合约销售1005亿元 , 已经跨越千亿大关;截至10月底 , 销售金额已达1145亿元 , 年增长约40%;累计销售面积1095万平方米 , 按年增长约36% 。
从克而瑞发布的《2019年1-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来看 , 中梁全口径销售金额稳居行业20强之列 , 无论10月份140亿的单月销售额 , 还是前十月1145亿的累计销售额 , 增幅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目前 , 中梁已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88% , 基于年内可售1900亿的充足货值 , 以及未来两个月持续加大供货和推盘力度 , 完成全年1300亿销售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