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小米追投 手握多个主机厂定点的禾赛如何撬动千亿激光雷达市场( 二 )


今年9月 , 50万以上豪华品牌电动车细分市场上 , 高合HiPhi X登上销量榜榜首 , 将保时捷Taycan与奔驰EQC级甩在了身后 。 近期 , 高合汽车举办了第二款旗舰产品HiPhi Z发布会 , 这款定位高端的汽车预计于明年交付 , 这款车因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具备高性能、强操控等特点 , 据观察核心传感设备同样是AT128 。

获小米追投 手握多个主机厂定点的禾赛如何撬动千亿激光雷达市场

文章图片
图4/6

禾赛AT128定位是一款车规级超高可靠性的前装车载激光雷达 , 遵循了从设计到验证的全流程闭环车规级要求 。 目前 , AT128已经拿到了多家主机厂总计数百万台的定点 , 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 , 并将在2022年开始大规模量产交付 。

获小米追投 手握多个主机厂定点的禾赛如何撬动千亿激光雷达市场

文章图片
图5/6

公开资料显示 , 禾赛科技于2014年创立于上海 , 致力于做“机器人的眼睛” , 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制造商 。 公司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专利布局 , 客户遍及全球30个国家、70多座城市 , 并累计获得包括德国博世、小米、美团、高瓴、光速全球基金、百度、启明等机构超过5亿美元的融资 。
行业标准+技术研发共筑安全
激光雷达此前属于精密仪器的范畴 , 市场较小 。 但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兴起 , 激光雷达将成为L3+自动驾驶汽车的标配 , 潜在需求巨大 。
易车研究院调研发现 , 中国用户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尤为担心 , 但同时对此的期待与消费热情也非常高 。 2021年高达32.28%的用户明确表示有购买自动驾驶车辆的意向 , 52.07%处于观望状态 。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 能不能实现前装上车 , 就决定了激光雷达公司未来命运 。
目前 , 激光雷达主要分三类:机械式、半固态式和固态式 。 其中 , 转镜式半固态激光雷达是率先通过车规、并证实可靠性的方案 , 法雷奥、禾赛科技均推出了车规级转镜式产品 。
研究机构指出 , 禾赛科技产品同时满足性能、车规、量产、成本四个维度的要求 , 相比法雷奥更胜一筹 。
而禾赛科技的成功不仅源于互联网巨头的支持 , 还得益于其前瞻性的战略方针 。 作为“激光雷达-摩尔定律”的最早实验者 , 禾赛科技在提升性能与可靠性的同时 , 将产品单价降低 , 并以此在与国际巨头竞争中 , 抢占市场份额 , 实现弯道超车 。
摩尔定律是半导体领域成熟的方法论:每18-24个月 , 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 , 价格下降一半 。 通过“芯片化”来降低价格的做法 , 非但没有以牺牲产品的性能为代价 , 反而带来一系列性能上的提升 。
而在安全性方面 , 公司也同样做出表率 。 最近 , 禾赛科技作为牵头单位 , 百度作为联合牵头单位 , 联手三十余家相关企业共同负责首个车载激光雷达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
【获小米追投 手握多个主机厂定点的禾赛如何撬动千亿激光雷达市场】具体而言 , 华为和禾赛科技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转镜型车载激光雷达》 , 禾赛科技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机械旋转型车载激光雷达》 ,速腾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MEMS型车载激光雷达》 。
行业标准的落地 , 不仅为新的技术变革趋势提供了指引 , 同时加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 让资源和人才向龙头集聚 , 加速行业规范化 。 这将为消费者注入了一阵强心剂 , 带动行业良性循环 。
本土明星企业强势崛起
随着安全性与合规性的落地 , 汽车、互联网与投资行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 今年均在显著增加 。 包括华为、禾赛科技在内的激光雷达厂商都已布局自己的产线 , 以适应大规模量产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