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海外市场 , 中国也是Nreal AR眼镜紧锣密鼓布局的市场 , 徐驰透露 , 其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将在明年推出 。
值得注意的是 , 由于没有把握好节奏 , Nreal的融资也在同时期“被卡住了” 。
2020年3月份 , 徐驰和投资人开了一个线上股东会 , 大家一致的看法是 , “之前的融资策略太糟糕了” 。
顶着压力 , 徐驰跑到无锡寻求合作 , 这也让Nreal出现转机 。 3月底 , Nreal总部基地落户无锡高新区 。
项目计划总投资超20亿元 , 使用厂房面积约26000平方米 。 作为增强现实(AR)眼镜产业化基地及研发创新中心 , 主要业务方向为光学模组和整机的生产制造 , 围绕技术创新及上下游生态链进行 。
2020年9月份 , Nreal又拿下了快手战投领投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 。 “快手的这一轮融资是在Nreal最困难的时刻进来的 。 ”熊伟铭说 。
曾有Nreal的投资人问熊伟铭 , “万一公司因为没有新融资而死掉 , 你还会投资徐驰的下一个公司吗?”熊伟铭的回答是 , “肯定会 , 这次策略没有搞对 , 但是徐驰成长了 , 他确实让我刮目相看 。 ”
全链条的考验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可量产的AR眼镜 , 交付成为当下Nreal的直接挑战 。
徐驰认为 , AR眼镜的规模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 “我们看到了第一代产品用户的使用行为 , 我们发现大家习惯把一部分手机上的使用场景用眼镜来代替 , 我们认为这个习惯是不可逆的 。 ”但他坦陈 , 要实现进一步的规模化 , Nreal还需要应对如下问题:
首先 , 这是个全新的行业 , 如何让上游的供应链支撑公司的规模化需求?
“在行业发展早期 , 供应链的能力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 一些核心环节只能我们跳进去自己做 , 比如显示、算法层、3D视觉或者系统层 , 这些其实是我们的护城河 。 ”徐驰说 。
作为精密的光学产品 , 同样需要摸索的是生产制造环节 。 在把无锡定为生产基地之前 , Nreal曾在2019年用最快的速度在合肥搭了第一条试制产线 , Nreal销往韩国市场的产品即是在这条产线上生产 。
因此 , 等到跟无锡谈落地合作时 , 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专门去合肥看了当时产线的状态 , 以及整个生产流程 。 “他们判断这是巨大的一个机会 , 有行业引领的作用 , 还有可能把其他产业整合进来 。 ”徐驰说 。
第二 , 如何强化渠道端 , 让内容场景端更加丰富?
商业化是金鹏负责的工作之一 。 “目前最主要的事情之一 , 是我们需要在营销端建立我们的能力 。 ”金鹏说 。 之前Nreal的营销是通过运营商去做 , 金鹏称 , “我们刻意这么去做” , Nreal之前的融资主要是用在研发上 , 没有能力再去支撑营销成本 。 “因此 , (在营销上)跟运营商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试错的方法 。 现在公司阶段略有不同 , 我们也获得了全球所有运营商的接受和认可 , 借人家的力明显能感觉到肯定不如自己直接上力度大 。 ”金鹏说 。
所以进入日本市场时 , Nreal也开始规划自己的营销方案 , 研究怎么跟运营商打配合 。
“我们今天在研发端、产品的Vision、整个生产能力上 , 都已经非常好地证明了自己 , 下一个需要突破的是必须要打造前端的力量 , 包括前端的团队、经验、执行力等 。 ”金鹏说 。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 , 金鹏在近两三个月发现 , 公司经历了过去三四年“玩命式的发展” , 今天大家所有的心思全在交付上 , “我要完成我的任务 , 交付的责任心会压抑着你的好奇心” 。 他认为这种状态并不理想 , 他担心这会影响公司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